阅读历史 |

67招工(2 / 2)

加入书签

不是他们不想读书,而是得挣钱买粮,秋收后家里交租子更为紧迫。

“那你们准备在城里找什么活干呢?”沈瑶看着挤在屋内的学生们,忍不住为他们的将来担忧。

“阿瑶妹子,年前我和爹进城给村里人办年货的时候,看到城里许多酒楼都在招伙计,我打算和他们去跑堂。”说话的是李家大郎,今年已经十八岁了。

挨着李大郎身边几个同龄的少年也齐齐点头。

酒楼跑堂的伙计也不是谁都能去的,得机灵能说会道,若是识字会算账更好。

也正因为这个缘由,村里的这些年轻人才越发明白读书识字的重要性。

要不是有村里这个学堂,有杨家兄妹和赵小福教识字,有阿瑶妹子教算学,他们这辈子就只能和黄土地打交道,又或者交不出租税死在采石场。

若是和从前一样大字不识,就算他们进了城,也不会认识原来张贴在酒楼门口那张红纸上写的是招工,哪怕是在外头做苦力也算不清一日能挣多少钱。

所以他们如今能有这条出路,哪怕不是继续留在村里读书,心里也是对几位老师感激不尽的。

“沈老师,您教我们的算法口诀,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日日练习,您不是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吗?”

沈瑶在旁点头,没错,她是说过这话。

“我们先从跑堂的伙计做起,多做多学多了解,以后肯定能从跑堂做到帐房先生。”李大郎等人坐在板凳上,腰杆挺的笔直,对未来充满期盼。

罗墩子,春芽,石头和花妞一排小萝卜头却哭花了脸。

他们不舍得这些哥哥们离开,明明大家都很努力在学习,明明大家都认识了好多字。

主屋内,沈青山听到从杨继宗房间内传来的孩子们哭声,哪还坐的住,起身就要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他还没动,就被孩子们的爹娘给摁了回去。

“没啥大事,是孩子们过完年就要进城找活干,舍不得离家挤眼泪,没事。”

一听这话,沈青山和黄松柏对视一眼。

正好借这机会,将开春化了冻后要在万河乡建蚕室和在村里建兔舍的事情告知大伙。

“怪不得前些日子看你们在山上伐树,这样大的事情怎么不早说,我们也好帮你们。”

“没错,你瞧咱们村的学堂,不也是大伙一起建的,咱们都有经验了。”

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就要将此事包揽下来。

沈青山忙抬手示意大伙先听他讲。

这忙肯定是需要大伙帮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两处地方也要招工。

“青山,这,你们要招工,你这,那我们……”李大郎的父亲激动的语无伦次,那他儿子就不用进城了啊。

“哎呀妈呀,青山,松柏,这让我们咋感谢你们,我必须得给你磕一个。”

都是乡里乡亲,又都是做爹娘的,哪能真让磕。

沈青山和黄松柏将人都拦着。

“这人也不是全都招,之前万河乡的老人们在养蚕,所以只需要五名男子,因是外乡,干活管饭,晚上你们结伴回来,或者歇在那都行。”

大伙眼发光,互相看了彼此一眼,只要五个人,那谁去呢?

不管谁能去,他们都不能在这争抢撕扯,没得大过年惹得人家不快。

“咱们村里都知根知底,无论挑谁去,那都不是偷奸耍滑使坏的人,青山你就挑吧。”

“没错。”众人齐声应道。

若真有那蔫坏的,一经发现,全村人的唾沫星子淹死他,不仅把他给换下来,还得让他在村里无法立足。

“行,那我就挑了。”沈青山望着屋里一众人。

石头爹,罗墩子爹,春芽爹这三个同他要好的,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