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3第33章(2 / 2)

加入书签

村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芦苇荡那边的地,又要种大豆了。

村里人都围着知青,问有没有能将大豆也自动播种的。

还真的有,且技术含量没有水下插秧那么高。

这次没用钟莹莹提醒,周岱就造出了播种机。

翻好的地,在细耕的时候,从耕地的螺旋桨处将豆种漏下去,避免了人工撒种的繁琐。

经此一战,知青们彻底稳定了在村里的地位。

钟新澄最近老往知青院跑。

这孩子要是想讨好谁,嘴甜的不得了,知青院的知青一个个都沦陷了。

胖嘟嘟、肉乎乎的小娃娃,扬起小脸,乖乖的喊:“哥哥、姐姐。”

还会帮人干活。

任谁都想捏捏他的小脸蛋,再给他的小裤兜里塞一把糖果。

他最黏的是周岱。

在他看来,周岱很厉害,做出了很多村里没有的东西,还会用锉刀做竹蜻蜓给他玩。

他也想跟着他学做这些有意思的东西。

他不喜欢读书,也不喜欢学习,但是动手组装东西,过家家那可太有意思了。

“哥哥,你怎么这么厉害,啥都会吖?”钟新澄一脸崇拜的望着周岱。

“哥哥在大学跟老师学的。”

“等你上学了,也要认真学习,认真学习才能考上大学。”周岱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这都是附近几个村子委托他做的,不能买卖,他们就通过发奖金来给知青送钱。

另外四个人没有周岱的专业技能,只能帮着打下手,给递工具,清理垃圾,送水,帮忙依葫芦画瓢,组装比较简单的零件。

插秧机送上去之后,县里就给了很多之前要不来的金属零件。

他琢磨着用这些东西再造些别的东西出来。

乡下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

晚上天一黑就要睡觉,没有电灯,也没通电。

想找点光亮,只有天上的月亮,抑或是煤油灯和蜡烛。

钟家岗的生活要好过一点,大坝对面的黄家岗才是真的惨,每逢下大雨,雨水都能渗进屋子里去。

倘若是连绵不断的雨,那更是整村都要撤离。

年年如此,运气好了,地里的作物收上来,能有点收获,运气不好,那就是颗粒无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