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26不计代价(2 / 2)

加入书签

赵缭站起身来,“不打扰殿下用晚膳了,末将告退。”

说完,不等李谊回话,赵缭已大步流星走入黑暗。

“啧啧……”一直抱臂靠在屋门口的隋云期,顺势跟上赵缭,禁不住感慨道:

“才关系好了几天呀,又成这样了……真是造孽啊。”

赵缭只是走,一声不吭,夜色中没有任何表情。

隋云期收起戏谑,“其实,你们二人有很多地方,很像。”

赵缭终于开口,声音被夜色还僵硬:“但终究,不是一条路上的人。”

这一别后,回程将近十日的路上,李谊再没见到赵缭。

两人再见,就是在启祥宫门外了。

先帝去世后,新帝康文帝下令罢朝七七四十九日,百官在启祥宫为先帝守丧。

所以,当赵缭和李谊入宫复命时,见到了数年没这么齐全过的全部都官。

他们按照品阶,整整齐齐跪在三层高台上摆放的蒲团上,或低头垂泪,或若有所思,或轻轻捶打跪得毫无知觉的小腿。

在听到“代王殿下还朝觐见、征北将军赵缭还朝觐见”的报声,又无一例外,微微扭开面朝正殿的头,侧目看一前一后大步走上高阶,越来越近的两人。

之间李谊通身着麻衣孝子服,赵缭穿黑色武官礼服,冠上、腰间、臂上,都绑着麻绳。

两人以红砖绿瓦为背景,却好似从黑白相构的水墨中走出,典雅、素净、高远,又讳莫如深。

许多官员用余光看不够,甚至干脆转过头去,目送他们二人一路来,径直走向康文帝,行三叩九拜的大礼。

在百道目光之中,最复杂、最激烈的目光,不是来自赵岘,也不是来自神林。

李诫垂着头,终日流不干的泪水,在感觉到赵缭活生生从自己面前走过时,终于有了实感和温度。

他低着头,可瞳孔分明在地震,震得假模假势的泪水,滚落时成了真。

康文帝原本跪在最前面的正中央,见他二人来,立刻起身迎上去,想拉他们起来不成,便受了礼后,立刻握住李谊的胳膊,拉他起来,同时虚扶了赵缭。

“七弟,赵将军,可把你们盼回来了,你们辛苦了。”康文帝露出了能在丧期中,露出的最热情的表情,又在看向李谊时,眼底生出泪水,紧紧握住他的手,满眼痛色。

“委屈你了七弟,连父皇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

李谊原本已平复一路的心情,在看到香烟袅袅中的棺椁时,还是红了眼睛。

康文帝又和赵李二人说了好一会话,还让他们先回去休息,等休整好了,再来为先帝守灵。在他们的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