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3第123章(2 / 2)

加入书签

她心情前所未有的好,自今日起,在她奋力挣脱枷锁的时候,会有一个人站在背后与她一同撑着,让她知晓自己不是孤军奋战。

只是她要正式入军营,自然得先把手头上的事情都安排妥当。

第一件事,便是渭源乡战亡的百姓。

这次渭源乡有百余百姓参与抵御匈奴,战亡者七成,已经由武威军上报朝中,后续将有嘉奖,但华书还是要尽一份自己的心意。

她先在乡中走了一圈,往日里热闹的乡间小路此时安静得叫人心慌。

这里明明不曾被战火席卷,却好像一夕之间就变得破败起来,许是那家家户户身披的缟素过于惨烈,刺得华书心如刀绞。

战前慷慨的鼓舞之语,此时却像是一道催命符,勒得她喘不过气来,她手中捧着金银,却觉得玷污了这一片素白。

挨家挨户送去抚慰后,华书跟着三老一起给百姓们送葬。

这是一场极为安静的丧仪,没有孝子贤孙悲戚摔瓦,每一个人都挺直了脊梁一步一个脚印走得稳稳当当。

三老说这是渭源乡的风俗,凡因抵御匈奴而战亡的英烈入葬尽皆如此,活着的人要往前看,往更好的方向走,不能让这些为了保护他们的而死英灵身后难安。

沉默,压抑,却又高风峻节,这是独属于边郡的风骨。

英灵入土,华书也迅速甩开悲戚开始了下一步的安排。

这次匈奴进攻,渭源乡损失惨重,新修的城墙破损了好几处,还有祭台下的暗道也得好好填一下,绝对不能像之前那样偷工减料。

人力物力都要投入,这次华书不愿用官中的钱,直接从鸾榷司调了银钱过来。

庶务安排妥当,还有之前她一直在做的教化事宜也需要重新规划。

交由华景提报的教化之策进度没有那么快,但是华书不愿意小儿郎们的教育搁置,便请符起推荐了一位饱学之士继续讲习,而她自己则从中脱身出来,开始策划新事宜。

这次与渭源乡民迎战匈奴,让她对边郡的不安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匈奴的战力远超她的想象,自己这方占据天时地利,更有茅季这样大杀器一般的存在,却也只截杀了百余人,而己方的百姓则几乎死伤殆尽,若不是雁守疆回防,匈奴提前撤退,只怕不过片刻光景就要城破。

这也让她越发感受到百姓自保之力的重要性。

大汉男子到了年岁都要服兵役,而边郡则多数是服田役,百姓们身为田卒农闲时均要参与训练,以备战需。

服役时长少则五年,多则十年,若选作正卒获得战功有了爵位,年限就会更长。

但这终归是少数,多数百姓在三十岁时就无需再服役,专心农作即可。

但是这些百姓在经年的训练与战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