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招魂(1 / 2)
陈钰雪的傩祭面具是武晴为她准备的,其上刻画的形象是神话中毁信恶忠的上古凶兽,穷奇。
望着一个娇弱的身躯顶着一张凶兽的脸,站在写满半句诗文的墙壁下,这场景,让白森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怪诞。
担任祭典大祭司的武晴说完由新友为屈灵均献祭,随即弯身从墙根处的铜盆里捡起一块木炭,递给陈钰雪。
从陈钰雪接过木炭的那一瞬起,低沉的吟唱声从人群前方响了起来。
是那个带着疆良面具的人起头唱了第一句辞,白森尽力去听,此人唱的好像是一曲古老的楚辞,“巫阳焉乃下招曰……”
曲调沉抑,节奏凝缓,在虎面人的唱辞声中,武晴道:“请新友为残篇续诗,以诗献祭!”
手握木炭的陈钰雪略一迟疑,武晴抬手,指了指那面写满残诗的墙壁。
陈钰雪的面具动了动,像是在点头,她回身,走到墙壁最右一端,高举起手中的木炭。
在墙壁的最右端,自上而下写有第一首残诗,是《易水歌》的上联,“风萧萧兮易水寒”。
陈钰雪纤手微动,手里的木炭轻触在这半句辞旁的一小块空白墙面上。
从木炭一角落于墙面的一刻起,地下房间里的人们开始跟着虎面人一同吟唱那首哀沉的楚辞。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些……”
面具下的每个人都在低声吟唱,仿似远古神兽的低鸣,陈钰雪被这突然而起的唱辞声吓了一吓,用于续诗的木炭险些没拿稳。
她稳住心神,以炭为笔,以娟秀的字体写成下联,“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续诗完成之时,她身后的吟唱声仿似更低沉了几分。
原来真如陈钰雪所预料到的,会稽诗社的新人入社仪式,是像王羲之与友人相聚于兰亭时那样互行雅令。
只不过,会稽诗社已提前把半句诗辞写在墙面上,以此作为首令,陈钰雪的入社考验,便是将全部首令补续完整。
她紧了紧手上的木炭,往第二首残诗挪动脚步。
白森站在吟唱楚辞的人群里,看着烛光下陈钰雪的背影,双手在不知觉中紧握成拳,冷汗从脖颈后渗出来。
在地下房间的墙壁上续写雅令,这入社仪式虽别开生面,但白森绝不认为会难倒陈钰雪,毕竟,这位富家小姐的才气她是亲眼见识过的。
眼望桂树就能随口作成一句相思五言;在一旁听白森分解案情,在容州军一干军卫眼下也能临场作出一首深有建安风骨的咏志七律。这等诗才,非腹有万千诗书者不可得。
写于整面墙壁上的半句诗辞虽有不少,却皆为名篇,陈钰雪定然早已熟记于心,对她来说,完成入社测试的最大阻碍,不过是她手上那块木炭无法像用惯了的紫毫宣笔那般书写流畅。
果然,在适应了以木炭在墙面上写字后,陈钰雪越写越顺,烛光里的一只纤手仿若一条白练,在墙壁前从上往下一滑而过,就给那些只有前半句的千古名篇续上后文。
在她身后,齐声吟唱的人们在虎面人的带领下一刻也不曾停歇,陈钰雪在墙面上每续完一首诗辞,从十余张傩祭面具下传出的古老楚辞也同步唱完了一句。
“归来兮!不可以?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这些低沉的歌声如涓流一般,汇聚于白森的深心,随之而来的是她也解释不清的悚然感。陈钰雪续完了半面墙的残诗,白森心头的惶惑与恐惧越来越重,甚至让她微微颤抖起来。
白森回头,下意识地看向颜洵,更加令她惊恐的是,颜洵脸上那张神鸟伯奇的面具直直的朝向前方墙壁,透过伯奇双目的孔洞,白森看见颜洵的双眼里是迷离而狂热的光。
身周众人吟唱的古辞,也从伯奇面具下传出来。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