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0迷雾(2 / 2)

加入书签

颜洵深看着白森,眼底一亮,道:“你是通过地下的脚印,发现……”

白森赶紧打断他,再细说又要牵扯到刑侦系统里的现代刑侦技术了。

“没错,”白森道,“我们在酒窖里的时候,我就发现那条木爬梯上有一串离奇的脚印,上到地面的木楼去却没有返回,所以我才来找铁叔细细询问。”

听到这儿,颜洵弯身,深深地行了一礼,由衷地道:“白姑娘明察秋毫,我,甚是佩服!”

白森脸上微热,如果没有刑侦系统,仅靠她和颜洵两人拿着半截蜡烛,怎会这么快就查到地下现场里那些脚印痕迹。

“好了,无需多礼了,”白森故作镇定,把话题拉回到案情上,“地下酒窖的脚印和老樵夫的话都证实了放火的人没有离开着火的木楼,你想到什么没有?”

颜洵直起身,凝神想了片刻,突然大惊道:“难不成,是烧死在木楼里的赵先生!”

白森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从现有的线索来看,赵先生既是死者,又是放火的凶手。”

颜洵双目圆瞪,还未从惊骇中缓过神来,连话声都是颤抖的,“可是,若赵先生的目的是放火杀人,他为何不顾自己的安危。”

白森试探地道:“我有个猜测。”

“说来听听。”

白森抬眼,沉声道:“你还记得我们在地下酒窖里发现的那首骆宾王的诗么?”

颜洵点了下头。

“那首诗的最后一句,”白森不等颜洵答话,直接背出诗句,“逢此自留连。”

颜洵的反应与白森心里第一次冒出这个念头时一模一样,都是倒吸了一口气。

他缓缓道:“赵先生的死,也是罪臣骆宾王的诗中之意。”

白森道:“确切的说,赵知海要在放火杀人的同时烧死自己,才能把骆宾王的诗完整的呈现于世。”

这就是白森在物证分析室内查过现场后心里萌生的念头,看起来怪异到让人惊骇,却是最符合逻辑的查案结论。

没错,赵知海是一个殉道者,让自己死在烈火中,以此来重现禁止流传的诗句。

颜洵沉默了,他走到林中一处宽敞地,仰起头,目光穿过晨间雾霭,看向天穹中启明的晨星。

白森能猜到这一刻颜洵在想什么。

究竟是怎样的信念,让一个年轻的棋师先生不惜付出大火焚身的代价?

一想到此,赵知海被大火吞没前的痛苦呼救在白森耳畔响了起来。

“救我!救我啊!”

看起来,赵知海好像并不是一个坚定的殉道者。

在人类所有自我了结的手段中,自焚无疑是最令人痛苦的,上千度的火焰包裹周身,如此酷刑绝非常人可以忍受,想必赵知海在临死前,让他为之身死的信念也有所松动了。

白森走到颜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