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一十一章 我会一直盯着你(1 / 2)

加入书签

“凭什么啊?”

办公室内,韩主任刚说完,赵程就蹿了。

面前的要不是上级领导的话,他非得把拍桌子**给祭出来。

“让我们省的国营厂,做他们的下级供应单位,亏他想得出来!”

“急什么?急能解决问题?”

如果不是看在老乡的份上,韩主任才懒得管这些闲事。

作为对外贸易中心的领导,只要每年的出口创汇额能完成上级定下的任务,轻轻松松就能捞上一笔政绩。

说起来,他本该站在海城那边才对。

天底下哪有不偏不向的,谁有本事,就理所应当多占些好处。

帮了赵程的忙,韩主任能得到什么?

顶天了一句感谢的话。

再多也就是,以后回老家的时候,得到的接待规格高一些。

“老韩,我能不急嘛,没他们这么欺负人的,我要是答应了,回去怎么交代?”

交代?

韩主任冷笑一声:“你还是先想想,堆在仓库里的那些电饭煲解决不了,该怎么交代吧!”

呃……

赵程一愣,不禁面露尴尬。

“你还以为我不知道呢?”

韩主任瞪了赵程一眼。

“我……这也不是我的主意啊!”

之前那批八万台的电饭煲,最后没能出口,全都卖给了海城。

因为这事,赵程回去以后没少落埋怨。

可谁能想到,省内那家生产电饭煲的单位,居然自作主张,清空了库存以后,非但没有按照省里的指示进行产业转型,反而又偷偷摸摸地继续生产。

现如今,厂里又挤压了五万多台,这还是省工业厅紧急叫停,否则的话,还会更多。

“省里说要转型,可哪有这么容易,好几百工人要吃饭,不生产就没有工资。”

“行了,行了,我可不是来听你诉苦的!”

韩主任沉默了片刻,又接着问道。

“你是怎么打算的?”

赵程面露窘态,既然已经生产出来了,总不能一直堆在仓库里吃灰,还是要想办法卖出去。

之前生产厂当地也曾开会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有人提议在国内销售。

可是,电饭煲如果在国内有市场的话,这么多年,海城为什么不在国内卖?

还不就是因为这个东西,对国内的老百姓来说,根本不实用。

讨论到最后的结果就是……

还是得找海城来解决

赵程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找到海城的代表求助,也是因为存着一个小心思。

如果海城在这次广交会上,吃下的订单过多,生产的压力过大,赵程就可以谈条件了。

“谈条件?老赵,你以为就你一个人聪明呢?海城那边能没有后手?”

第一次和杜树平接触,韩主任能感觉到,对方非常精明。

还有那个叫李天明的小子在背后做军师。

这些年,什么时候见海城吃过亏了?

“其实,杜树平提的建议,我觉得对你们非但没有坏处,反而有不少好处。”

见赵程又要急,韩主任气道。

“别和我提面子上的那点事!”

说什么回去以后没法交代,全都是托词,归根结底,还不就是面子下不来嘛!

“我刚才说的,你好好考虑一下!”

赵程还是心不甘:“凭什么同样的东西,他们能出口赚外汇,我们就只能给他们代工。”

“就凭人家有授权,你们有吗?海城的王作先很快就要进中枢了,我听说,他以后主抓的就是工业生产。”

什么?

王作先主抓工业生产,那样的话……

还不得把心偏到咯吱窝去啊!

“虽然不能出口创汇,可好歹也能解决省内生产厂的不少实际问题,最起码,那几百名工人的生计得到了解决。”

“价格……”

“你们自己去谈,好好谈,别一着急就吹胡子,瞪眼睛的!”

杜树平留下的话口很松,明摆着的,这件事有的谈,可也要看怎么谈。

最重要的就是摆正位置。

“行,我去谈!”

再怎么不情愿,可切实问题就摆在眼前。

生产出来的电饭煲解决不了的话,所有相关人等都要担责。

这件事虽然和赵程没什么关系,可谁让当初是他力主推进电饭煲这个项目的呢。

转天,赵程就找到了卢源求助。

“同志之间,还说什么求不求,全国一盘棋嘛,大家互惠互利,互帮互助,都是应该的!”

听到这些话,赵程恨不能一把撕了卢源那张伪善的脸皮。

你都把事给做绝了,咋好意思说这些话?

可现在有求于人,只能忍下这口气。

“既然赵局长有意向,咱们坐下来慢慢谈。”

杜树平昨天晚上就和卢源通了气。

一开始,卢源还想不通,但经过李天明的耐心解

释,终于转过来这个弯。

自家生产,哪有做中间商赚钱轻松。

而且,有了下级供应单位,还能腾出来更多的精力开发新产品,保住技术优势。

双方都有意向的事,谈起来自然顺当。

很快两人就敲定了后续一系列的合作。

“定下来了?”

看着卢源喜气洋洋的回来,李天明知道结果肯定错不了。

“赵程还想和我掰扯价格,让我给堵回去了!”

上半年发生的事,卢源到现在心里还不痛快呢,这次终于逮着机会,将这口气给出了。

下级供应单位这个名字取得实在妙,从今往后,赵程在他面前总得矮一头。

接着,卢源又去向杜树平做了汇报。

不单单是电饭煲,这次同时敲定的合作,还涉及到了空气炸锅。

只不过,到时候向海城供应的并不是成品,而是一部分配件,最终的装配还将在海城完成。

这也是李天明特意要求的。

如果全面放开技术,谁知道以后又会发生什么。

做任何事,还是得留一手才行。

有了下级供应单位,这下海城在接单的时候,也彻底放开了手脚。

当然了,下级供应单位肯定不能只有一家。

供应渠道自然是多多益善。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是谁都懂的道理。

卢源和赵程谈的合作,很快就会被其他人知道。

到时候,必定会有其他人主动登门寻求合作。

虽然赚不到外汇,可好歹也能发展一下当地的经济,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杜树平在完成了自己的戏份之后,又成了一个看客。

每天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李天明等人周旋于众多外商之中。

一晃十天过去,到了返程的日子。

“天明同志,你让我看了一场好戏!”

戏?

姑且算是吧!

“我是不是应该说一句,献丑了?”

接触了这么长时间,李天明在面对杜树平的时候,说话也随意了很多。

刚认识那几天,说话都得小心翼翼的,说一半,留一半。

“这么精彩的戏,你就不要谦虚了!”

出来这一趟,让杜树平也是感触良多,原来他满脑子都是解决人民群众吃饭的问题,现如今就不一样了,老百姓不光要吃饱,更要吃好。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发展经济。

如果还按照以前的想法开展工作,说不定真会毁了海城如今的大好局面。

能有这样的转变,王作先的安排也就达到了目的。

“不过,有句话我还是要提醒你。”

杜树平的表情又变得严肃。

“您说!”

李天明把泡好的茶,放在了杜树平的面前。

“身为党员,要时时刻刻牢记为人民服务,你在李家台子做的事,我会支持你,但同时,我也会一直盯着你,脚下的路,千万不能走偏了!”

这已经不是叮嘱,而是警告。

对此,李天明并不觉得反感。

“您的话,我会牢记于心!”

释,终于转过来这个弯。

自家生产,哪有做中间商赚钱轻松。

而且,有了下级供应单位,还能腾出来更多的精力开发新产品,保住技术优势。

双方都有意向的事,谈起来自然顺当。

很快两人就敲定了后续一系列的合作。

“定下来了?”

看着卢源喜气洋洋的回来,李天明知道结果肯定错不了。

“赵程还想和我掰扯价格,让我给堵回去了!”

上半年发生的事,卢源到现在心里还不痛快呢,这次终于逮着机会,将这口气给出了。

下级供应单位这个名字取得实在妙,从今往后,赵程在他面前总得矮一头。

接着,卢源又去向杜树平做了汇报。

不单单是电饭煲,这次同时敲定的合作,还涉及到了空气炸锅。

只不过,到时候向海城供应的并不是成品,而是一部分配件,最终的装配还将在海城完成。

这也是李天明特意要求的。

如果全面放开技术,谁知道以后又会发生什么。

做任何事,还是得留一手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