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4谶语(2 / 2)

加入书签

苏怀黎瞥了一眼瓷碗中浓黑状的药物,微微蹙眉:“可有盯着他全部喝下?”

青莲心上一紧:“奴婢不敢!”

她不过是个送药的丫鬟,听闻以往都是苏小姐亲自给东厢房送药,不过自粥棚开设以来,苏小姐亲力亲为,忙得脚不沾地,送药的活计便交代给了厨房。

青莲垂眸低首,生怕被看出一点破绽,她每日按例去东厢房送药,有时将军不在,哪怕将军在了,也只是淡淡地扫过一眼,并未有任何动作。

是以,她有几次都是端着冷掉的汤药离开东厢房。

苏怀黎端看她这副模样,便知祝无恙没有照着医嘱好好服药,她叹息道:“罢了,日后都由我来送吧。”

青莲如蒙大赦,恭敬地将漆盘递给苏怀黎。

东厢房,木门嘎吱响动,伴随而来的是一道嗔怪埋怨但沁人心扉的泠泠之声。

“多大人了,怎么还和小孩似的!这不爱喝药的臭毛病究竟是遗传谁的,我告诉你,你今天必须给我??”

苏怀黎推门而入,嘴上还喋喋不休地抱怨祝无恙种种行径,等人走进屋内,抬眸一看,八目相对,面面相觑。

她呆愣在原地,脸上“蹭”地一下升起滚烫的雾气,讷讷道:“兄长,江大夫,你们在啊?!”

江枫与苏怀景无意窥见小情侣之间的“打情骂俏”,暗自垂眸,或者假意咳嗽几声。

没想到苏怀黎平日里如此清冷似水的性子,在将军面前竟是这般“口出狂言”,“肆无忌惮”,反观祝无恙,眸漾春漪,笑染眉梢,哪还有一点深沉凝重之相,可谓惊悚!

苏怀黎硬着头皮,行至那笑意盈盈之人的跟前,“砰”地一声放下托盘,碗内的药汤晃晃悠悠地溅了几滴出来,这一响,或多或少都掺杂了些许恼羞成怒。

祝无恙忙拉着人坐在身旁,好声好气道:“莫生气,我这就喝。”

苏怀黎看着一滴不剩的空碗,心头那点别扭和羞赧还未彻底消去,正盘算着如何一溜烟跑了先,却被人拦下。

“阿黎,你来得正好,今日我收到京城传来一则消息,你留下一起听听吧。”

气氛骤然变得些许凝重起来,三人都齐齐看向他。

奸佞当道的童谣谶语在京中已流传十日有余,贺绍果真坐不住了,钦天监所言,需设坛祈福,求上苍降雪,以慰众生之苦。

祝无恙缓缓道:“贺绍如今身为摄政王,掌管一国的生计,他必须离开紫禁城,外出祈福,方能平定民怒民怨。”

苏怀黎微微蹙眉:“我朝历来祈福的天坛设于宫内正阳门外,要如何才能引他出来?”

“他如今不过是摄政王,尚未荣登大宝,我朝律例,只有天子或是皇太子才有资格在天坛祭天,他若登上天坛,恐遭天谴,只需借用监正之口,将祭坛设在城外即可。”

只要人出了紫禁城,饶是有层层禁军把守,总能寻得破绽。

这是他们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苏怀黎眸光微亮:“你可有安排了?”

“嗯,”祝无恙颔首,“我出京后,把焚音堂的暗卫留在京中,刺杀一事,不难。”

有了这话,苏怀黎心下顿时松快了许多,若能一击毙命,当除心头大患。

“你们今日都辛苦了,我这就去厨房,吩咐厨娘备一下好菜,今晚我们庆祝庆祝。”

她喜上眉梢,口吻都轻快了些,端上托盘走了出去,木门轻轻关上,屋内三人不约而同沉下了脸。

苏怀景眉心紧蹙:“你为何要告诉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