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0第六十章(2 / 2)

加入书签

“好了,都先别说话,听我说。”马丽丽抖了一下手里的纸,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第一个呢,我想用我们的课文《我是什么》,这个大家去看一下(所有人都翻出语文书开始找),等一下再看嘛,我先说另一个,等下要大家来选的,到时候别说没听到。第二个故事是《白雪公主》,这是一个外国童话。”

《白雪公主》虽然是个著名的故事,但大部分二年级的同学还是没听过,于是马丽丽就简单讲了一遍,大家都觉得这个故事挺新奇,但也有些不理解。

马丽丽解释为什么选这两个故事:“跟去年一样,我还是想尽量大家都能上台哈,这两个故事有一些可以一群人上的,到时候想上台的都能安排。”

不出马丽丽所料,大家都选择了课本上的故事,毕竟这外国故事嘛,又没听过,要是演不好咋办啊?

大家可都不想失败。

《我是什么》这个故事很简单,马丽丽先给大家把课文念了一遍。“我”是云,但也可以是雨,可以是冰雹,也可以是雪。平时我是池塘,是小溪,是江河,是湖海。你说我是什么?

马丽丽读了一遍,不管听没听懂,大家都说好。

既然决定好了,那就准备起来吧。

马丽丽先用纸画了大中小三个型号的水滴,以此为模板,照着表演的人头,每人一个纸片小水滴,大家自行带回去做一个可以绑在额头的护额。

于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简单点的就用个纸板剪出形状,没有纸板的就用浆糊将许多张纸平平整整的粘在一起。有的人灵机一动,把奶奶准备用来做布鞋的布绑子剪下来一块,还有讲究一点的用木片或铁片做。

各式各样的“小水滴”做好后粘在底板上,在接上皮筋或是绳子做成一个头圈,最后要等到快表演前才会在“小水滴”上粘上蓝色的纸。

小水滴人手一个,大的水滴只做一个,报纸和浆糊做的纸板,后面连上一根竹竿。剩下的材料就全部做成中型水滴了。

去年表演结束后大家都舍不得将道具扔掉,最后大家决定交给班主任,放在学校的空教室里,这可不又派上了新用场,当初做的“浪花”又被找出来,翻新一下还能用。

这次负责朗诵的,依旧是马丽丽,其他人听她指挥,大家都没意见。

先做了些临时道具,大家就开始编动作,一开始他们是在教室里放学后,可是总是有其他年级的学生跑来围观,于是大家又转移阵地,每天商量着挑地方。

好在时间提前了很多,大家边玩边练,即使改了很多次,也不觉得辛苦。

到了元旦会演的正日子,自然又是好一阵忙活。

今年马丽丽和同学们已经是二年级了,先是嘻笑的看了一年级新生的合唱,十分嘲笑这些幼稚的小屁孩,然后就该他们上场了。

马丽丽穿的光鲜亮丽,头上还带了红色发箍。先台前一鞠躬,之后走到台边,拿着话筒开始表演。

“我,是什么?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是白云。

马丽丽做了一个朗诵手势,道具组的同学紧张的按下按钮,喇叭里开始传来音乐,“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风轻轻吹。”

一群穿着白色衣裙/裤的女孩子手牵着手,轻盈的从马丽丽身后跑出来。她们做着整齐的动作,一会儿围成圈,一会儿抱成团,之后又垫着脚从舞台的另一边消失不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