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3你等我(2 / 2)

加入书签

陇右,朔风如刀,卷起漫天黄尘,扑打着肃州城高耸的城墙。崔怀瑾已在节度使府衙盘桓数日,案牍堆积如山,皆是前路各州豪强巨贾的田亩、商路、钱粮细目。此行奉密旨,名为“协理边务”,实则是要从这些盘根错节、富可敌国的财阀们身上,“收割”出足以支撑安西、北庭两镇军需的巨额钱款羊毛。此乃虎口夺食,步步惊心。

白日里,他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或是在节堂之上,唇枪舌剑,寸土不让;或是亲赴庄园、商行货栈,直面那些表面恭敬、眼底却藏着刀锋的巨贾。每一笔“认捐”的敲定,背后都是无数的试探、威压、权衡,甚至威胁。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硝烟,每一刻都需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明枪暗箭。一日下来,心力交瘁,仿佛被塞外的风沙抽干了所有气力。

暮色四合,他终于回到节度使府邸里为他专辟的院落。院外有甲士值守,更添几分肃杀与孤寂。推门而入,屋内陈设虽清贵,却没有一丝烟火气。案头烛火摇曳,映着他眉宇间挥之不去的疲惫与凝重。

他解下沾满尘沙的外氅,随手搁在架上。室内一片寂静,唯有窗外呼啸的风声,更衬得此间空旷。身体虽已落座,心神却仍绷紧如弦。白日里那些或倨傲、或谄媚、或怨毒的面孔在眼前晃动,账册上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在脑中盘旋。然而,当他回到一个人的屋中??一股难以言喻的思念,便如这塞外的夜风,骤然穿透了所有的疲惫与戒备,汹涌而至。

长安的灯火,‘锦绣斋’里染布特有的草木清香,还有……她低眉专注画样的侧影,她指尖拂过锦缎的温软……这些遥远而清晰的画面,在孤灯寒夜里,变得格外灼人。

他起身,行至窗边,望着天边最后一抹残红被无边的黑暗吞噬。朔风凛冽,卷起庭中沙尘,打在窗棂上簌簌作响。这风,比长安的夜雨更刺骨,也更令人心头发空。

良久,他方折身回到案前。提笔濡墨,素笺铺展。白日里的刀光剑影、算计筹谋,此刻都暂时退去。笔锋落下,不再是冰冷的公文奏对,而是心底最深处、被这异乡寒夜无限放大的牵念:

熙熙如晤:

肃州风沙甚厉,昼夜不息。每值风起,闭户难安,辄念长安。闻京中近来多雨,淅沥缠绵,未知可曾侵扰清梦?

秋意渐深,卿素畏寒,务必及时添减衣物。往来行止,尤宜慎密,若出外理事,必令阿策随侍左右。此间风霜如刃,念及卿处,心甚悬悬,惟愿卿安,稍慰我万里牵念。

若安

手肃

信尾“若安”二字,落笔时仿佛带着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将这方寸素笺化作了承载孤寂与思念的小舟。

阿论小心吹干墨迹,封缄火漆,随着其它信件分程递传。信鸽辗转落于长安西郊驿馆,阿策早已候立风中,接信在手,旋即策马扬鞭,直入城关。风尘扑面,不敢稍懈。

抵‘锦绣斋’时,沈知微正检视布匹成色。闻信至,身形微顿,接过那薄薄一笺,指尖几不可察地轻颤。

她并未在人前展读,只转身时,悄然隐去眸中涟漪。待独处时,方徐徐展开信笺。那力透纸背的墨痕,字里行间,沉稳依旧,却仿佛能触摸到塞外风沙的粗粝,以及那深藏于笔锋之下、被寒夜浸透的挂念。

翌日,回信的墨迹新干。

怀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