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0献策(2 / 2)

加入书签

但语气已不像方才那样笃定,而更像是本能地抓住一根快要浮起的旧木桩,在茫然之中寻找一丝秩序。

有人开始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可没有时间。”她声音平静,“何不择一处既临近羊皮主产区,又相对安全的府县,建立临时羊毛梳理与制衣工坊?分流长安之压,不也可解燃眉之急?后续工部可往工坊源源不断输送新制成的坊车即可。”

闻言兵部左侍郎最先点头,手指轻点地图,目光略过河西诸郡,最后停在瓜州上。

“瓜州通西羌商路,又离凉州近,转送至安西、北庭较长安省一半路程,且属陇右节度使掌管,军政体系健全,边市有商贾往来,不失为权宜之地。”

室内一时静了。

崔怀瑾低头沉吟片刻,轻叩桌案,唇角微动道一句:“极是。”

众人一时哗然,议案终于找到一个被困良久的突破口??恍若方才不过是思维疲惫,才将众人困在死胡同里。此刻豁然开朗,反倒觉得先前绞尽脑汁的沉闷都有些可笑。

一名年长的绯袍官员捋着胡须,朗声笑道:“我看啊,是大家这几日都太累了,心思打了结,才想不出个章法来。”说着,他转头看向自己一名年轻主事,语气宽和,“章主事,去,着人买些吃食茶水来,大家边吃边议,放松放松,指不定还能蹦出几句好法子。”

那位章主事应声而起:“是,属下这就去。”脚步匆匆,出了门便唤人张罗去了。

不多时,热气腾腾的茶汤、几碟香酥点心陆续送入厅中。随着几口茶下肚、几块饼入口,原本绷紧的神经渐渐松弛,屋中气氛也随之暖了起来。几位官员低声闲谈,有人笑谈家中小儿秋衣做早了些,有人调侃谁先吃光了蜜枣糕,连一向不苟言笑的兵部老郎中也破天荒轻咳一声,笑了起来。

思路也仿佛被茶香点醒,话题从闲聊中自然过渡回正事,只是再无早先的那般板滞,倒像是初春小溪解冻,水声潺潺,新意渐生。

沈知微指尖轻轻敲了敲案几上的羊皮样册,转头对崔怀瑾说:“安西都护府是否也有很多好羊皮料采购?照庞世子上次来长安时的说法,那边的羊皮价廉物美,数目也不少。”

崔怀瑾微微挑眉,嘴角噙着笑意:“确实。离草原近,互市便捷,很多回纥来的羊皮贩子就在那一带驻扎,转手快,价格自然压得下来。”

“回鹘人有这么多在大唐做羊皮生意?”沈知微问,眼中浮起一丝探究。

崔怀瑾点点头,低声道,“他们放牧羊群本就是日常,皮毛一项收益不小。互市开启以来,入唐的羊皮年年递增,有些精贵的料子甚至专门供给长安的皮货行。”

“那眼下呢?这些羊皮贩子还还在境内吗?”

“还在。”他略一停顿,语气也沉了几分,“商人逐利。只要局势尚未彻底撕破,他们便不会轻易撤走。毕竟,北地诸部还得依赖互市换粮、换绢、换铁器,少了这些,日子立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