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9叛乱(2 / 2)

加入书签

“你也听到了吧?”她一落座便低声问,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被风听去。

沈知微点头:“刚知道。”

"这是要变天。"庞三娘没有绕弯,直接道。

“听说圣人接到了回纥的密件,面色很不好。”庞三娘的手在袖中绞着,“回纥使人还未入都城,便遣密信送入内廷。宫中已有话传出,说庞家大郎一向骄恣,不知大体,临军不顾全局,只顾一刀落得自己快意,殊不知朝廷将要花多大力气为局势奔波调衡。”

她抬头望向沈知微,眼神里有些迟疑未说。

沈知微一时未言,只为她斟了茶,茶香温润,略压了那丝慌乱之气。

“我父亲已经派人去见寿王妃了。”庞三娘道,“想先打探圣人之意。只是事起太急,听说王妃昨夜一直在陪皇后娘娘夜读经卷,尚未来得及回府。”

这话里的潜台词并不难懂。庞三娘虽未直言,但话语之间,已不甚遮掩。眼下庞家最需的,便是能从另一条更为稳妥的路子,探得长安城深处的风声。而如今户部尚书病重卧床,朝中政务多由崔怀瑾代署,他素来得圣人倚重,几已是心腹中的心腹。即便无力调转风向,也总比旁人多知几分底细。

沈知微垂眸啜了口茶,略一沉吟,道:“三娘莫急,若近日能见到崔郎君,我会设法一问。”

这话未曾许诺,却含几分分寸与诚意。庞三娘听罢,轻轻颔首,未再深言,只道:“我也是病急乱投医,倒劳你难办了。”

沈知微莞尔,抬手轻拍她背几下,语声温和:“庞郎君是我朋友,他奋勇沙场,护国安民,若我能为他做点微末小事,也算尽一分情谊。”

庞三娘也勉强一笑,理了理袖角,低声道:“江南道徐家老狐狸病得蹊跷,偏生赶在安西生乱的当口。我那堂兄斩的哪里是回纥王室,分明是斩断了朝堂上绷紧的弦。”

沈知微闻言,微微蹙眉,握杯的指节微紧,却没有言语,片刻后,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暮色四合时分,宫中传出钟鸣。九重宫阙的琉璃瓦在夕阳下泛着血色,朱雀大街的槐树无风自动。沈知微立在锦绣斋三层的观云阁,望见远处一队玄甲卫踏着暮鼓疾驰而过,马蹄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慢慢消失。

--------

圣人迟迟未准徐景山之请,心中实难断定??徐景山找借口请质归乡,到底暗藏什么企图?最终,皇帝命汴州别驾杜怀义赴江南慰问,一则宣示天恩,二则暗查实情。

杜怀义连夜启程,一路风尘,直奔江南道。

数日后,来自江南骤起的烽烟印证了所有猜测。

开头,徐景山确实抱恙,然病势远未至弥留之际。老将身患风疾,不时咳喘,但尚且谈不上大限将至。至此时,他之所图尚且还是对朝廷的进一步试探。

但变故出现在徐景山之弟徐景海身上。徐景海此人素有野心,对兄长的优柔反复早已不满,数年来阴结江南诸将,早暗蓄势力。今趁兄长做戏、装病在床、长子远在京城为质,便趁隙而动,先悄控其兄幼子,将府第护卫悉数换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