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7尺寸(2 / 2)

加入书签

她当然知道,边疆军士的日子不好过。尤其是安西四镇,守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也挡着北方诸国南下的野心。然而,这些年来朝廷对安西的态度却似乎微妙的很。

“这倒是……”她缓缓点头,“我在‘丝路珍物大展’见到回纥人有办法做出细软的羊毛外氅,可据说那他们王庭的羊毛制品,寻常人见也难以得见,更别说仿制了。”

庞景之微微一笑,眸色却幽深了几分:“回纥王室的羊毛衣服,我见过,手感确实不同寻常。”他轻嗤一声,“不过,羊毛提纯这事,对他们来说是机密,不会随便流传出去。”

沈知微叹了口气,目光落在庞景之翻看的那块毛料上,神色不由得有些惋惜。

“要是能弄到他们那‘羊毛梳理车’就好了。”她轻声道。

庞景之闻言,盯着她看了片刻,忽然笑道:“沈娘子,你怕是还不知道,这种事可不容易。”

沈知微抬眸看他,眉心微蹙:“我自然知道。”

庞景之沉吟片刻,不知道想起什么,冷哼一声:“哪里都穷啊!”

沈知微为庞景之斟上一盏茶,道:“庞郎君所叹何来?我看来‘锦绣斋’的客人们可都有钱的很啊。”

庞景之摩挲着茶盏身凹凸的莲花纹,想起今晨在紫宸殿的争执。

户部尚书于慎颤巍巍捧着笏板,嘶哑的嗓音像钝刀刮过青石:"安西四镇...咳咳...赋税可免...军饷...万万不能再拨..."

"庞将军可知河南道今岁霜灾?"老尚书枯槁的手指死死扣住鎏金凭几,"三万灾民等着赈济银..."说话间竟咳出几点猩红,溅在象牙笏板上触目惊心。

庞景之盯着那抹血色,忽然想起那年玉门关外。大雪封山时,守军们把最后半袋粟米让给百姓,自己嚼着混了砂砾的草根。那些冻僵的手指握不住刀柄,却仍死死扣在城墙垛口上。

"所以尚书大人的意思..."他听见自己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要安西军自生自灭?"

"放肆!"御史中丞的呵斥声里,庞景之握紧双手。

记忆被茶盏轻叩声打断。沈知微执起越窑青瓷壶,琥珀色茶汤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郎君尝尝这蒙顶石花,最是清心降火。"

“朱门绣户酒肉臭,亡国灭种并非他们所虑。”他嘴角浮起一丝嘲弄,“今日议政,于尚书吐了血。”

沈知微执壶的手微微一滞。

"于尚书是两朝元老。"她将茶盏推过去,声音轻得像叹息,"三年前黄河决堤,听说他变卖家产填补赈灾款..."

"我知道。"庞景之突然烦躁地扯开领口,露出锁骨处狰狞的箭疤,"所以今日才没当场掀了户部的桌子。"他轻啜一口茶,喉结滚动间咽下未尽之言??那些饿得啃食皮甲的士兵,那些冻掉脚趾仍要巡夜的少年兵,那些被风沙蚀瞎双眼的老斥候...

庞景之眯了眯眼,语气低沉:“安西四镇的赋税可以减免,但安西都护府,朝廷一分钱都不会再拨了。”

安西四镇地处西域,土壤贫瘠,气候干燥,本就不是富庶之地,若再不拨银子支持,只怕军中日子更难过。可户部尚书于慎态度如此坚决,连病体都扛着,就是不愿意松口,足见如今朝廷财政困窘,也可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