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2线索(1 / 2)

加入书签

猎场限定于苍徐山内,但其山高陡峭,古木参天,视野之内尽是层层雾气,稍有不慎便会迷失。

若想夺魁可不是轻易之事。

兴奋的少年们可不管这些,各个仰起头,似骄傲的小孔雀。只等皇帝一声令下,好冲出去大展身手。

颂国冬猎不论男女,实力卓绝便可摘得魁首。如吴蒙、屈忠国一类的武将,则是本次的监官,由侍卫们计分交由二人来判定最终名次。

福王见状有些感慨:“江山代有才人出,今日见这些后辈英姿勃发,我颂国文武双治日渐强盛,如此定能延绵百世。”

众大臣接连附和,纷纷奉承帝王天赐福降。

如今虽是三国鼎立之势,但祁越、南乙兵力皆不如颂,周边小国更是不足为惧。

且又有吴蒙大将军坐镇,不久前重击来袭的羌夷,叫他们吃了个大苦头,保了边境和平。如此也震慑了其他小国,纷纷朝拜请求附属。

繁荣盛世,当属帝王君威之故。

皇帝龙颜大悦,含笑道:“遵圣祖先训于今日冬猎,各位儿郎女郎全力以赴,夺甲等者,朕另赐陨星九黎剑。”

话毕,座下欢呼声骤起,高颂帝王厚德。宫人便趁此时大力敲响铜钟,沉沉的古钟声绵延悠远,余韵回荡在山间久久不散。

少年们齐齐出发。骏马嘶鸣,声势浩荡,将山中栖息的飞鸟震得盘旋于空。文臣们抚着胡须羡慕地看向那些少年,心中忍不住猜测今年是哪位拔得头筹。

唯有一人端坐于案首前,不言不语,眉目间皆是沉静。

“太子殿下往年皆是魁首,今年却并不上场,可是身体有恙?”福王诧异地看向帝王,恍然大悟般道,“还是皇兄怕太子抢了旁人风头,这才勒令他坐镇此处?”

福王言毕,朝臣们纷纷看向霍元恪。

太子箭术惊人是众所皆知的事情,往年他若上场必定是魁首,其他儿郎如何追赶也难以望其项背。

只是,太子已有两年都不曾再参与冬猎了。

吴蒙笑了笑:“福王此言差矣,太子横刀跃马之姿宛如太祖当年,日后不定有何造化,区区冬猎当然不在话下。”

顿时便有武将们出言附和,议论起往年太子曾经的战绩,更有声称太子箭技乃颂国第一人的。

文阁老顿了顿,不动声色地和屈忠国对视一眼,二人眼中皆是慎重。

堂下暗潮涌动自是传到了帝王耳中,皇帝眼底微暗,面上的笑容淡了许多,对着霍元恪道:“既如此,今年你也随他们一起,尽力便可。”

“儿臣领命。”

阿筝咬了口荷花糕,默默收回鸟身的视线。眼下来看,霍元恪的太子之位很是飘摇。

小秋曾说过,皇后初进宫时的荣宠,是如今的玉贵妃都难以匹及的。

可自她殁后,太子与皇帝的关系破裂,其中缘由无人知晓。二人不似父子,又不似君臣。如今其他皇子逐渐长成,朝臣派系之争也在暗中发芽。

吴蒙和娴妃自是一派,娴妃膝下的二皇子英朗矫健,听闻十分肖似年轻时的皇帝。

惠妃自成一派,她对大皇子的期望阿筝是见过的。惠妃父亲乃礼部尚书章裕,其官职虽比不上吴蒙,但他在朝中清流中的名声极好。

玉贵妃乃后宫位份最高,背后的清河薛家门生遍布朝堂。若是储君之位变动,霍元熠许是有机会的,端看他有无那等心思了。

因六、七、八皇子接连夭折之事,适龄皇子只有霍元展一人,但他母妃不过才人位份,自然比不上他的几位兄长。

看似繁荣的颂国,实则明争暗斗。

见江宁捂着心口起了身,阿筝擦净指尖的糕点碎屑,带着小秋跟了上去。

苍徐别苑依山而建,此处地势高,枯树上的雪凝成坚硬的冰棱,如倒挂的利器般。森冷逼人,令人不由得裹紧斗篷。

见江宁嘴里呼出道道白气,脸色又泛着青白,阿筝猜测她应是受不住山间的寒意。从此处回别苑卧房需经过一条山间小路,台阶约有数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