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66章(2 / 2)
沈嫣恍然大悟。
所谓明瓦,并不是椽子上用的瓦片,而是一种装在窗户上用来挡风、透光的材料。在沈嫣那个世界的明清时代,从皇宫到富户,广泛使用。而在俞国,只有皇宫才使用明瓦,这个东西绝对是身份的象征。
不过明瓦虽然透光,但不像玻璃这样完全透明。而且明瓦清洁起来,不像玻璃窗这么容易,又极易损坏。所以宫里看到玻璃窗这种更高级的材料,立刻更换了,明瓦使用得越来越少。至于其他富户,明瓦还没用上,就跳过这种“高端材料”转而订购玻璃窗了。
“人家招募人手,培训工匠,正准备大干一场,”林为先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你倒好,推出了玻璃窗,直接把他们干趴了!”
“我不知道有这样的事,绝对是无心之失……”沈嫣叹气。
听说明瓦是用特殊的贝壳加工而来的,对工艺的要求极高,必须经过多年训练才能培养出熟手,沈嫣一出手,从贝壳采集到最后的加工环节,上下游全部歇菜了。这不招人恨么?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淘汰你的永远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现在沈嫣也感受到了这一点,对此,她自己也很无奈。
一旦工业文明开启,连她自己也不可能阻挡整个社会推陈出新的脚步。如果她自己不加把劲,说不定也要惨遭淘汰。这是另一种生存竞争,无人幸免。
“你放心,福建路的那些采贝的,我推荐和你这边的木器工坊合作,给你们的螺钿家具供货,”林为先一看宝贝大外甥的神色,连忙安慰:“至于两浙路的工坊,他们已经找上了你‘天工坊’一级代理商杭州钱家,争取做个二级经销商。我也跟他们说了,若是有手艺的,不妨直接过来干活。你这边活多到干不完……”
“确实如此。”沈嫣这边就是缺熟练工,只要有点手艺,都能找到活儿干。房地产对上下游就业的促进,可不是说着玩的。
从采矿、冶金、水泥、烧砖、玻璃、镜子到木工、瓦工、坞工、铜匠、铁匠、陶瓷、制漆、家纺行业,都是她产业链上的一环。就连仓库管理员、出纳会计、成本和管理会计,她都缺,更别提技术研发人员了。
“我用人,多多易善!”沈嫣豪气一挥手,把林为先逗笑了。
与林为先的这一番谈话,让沈嫣夜不能寐,她更加闭门不出,在家里写写画画。把她之前在现代社会学到的工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全部写了下来,她就怕自己有一天老年痴呆,把这些都忘了。
这么一番整理,她还真发现了一些东西,或许这个时代也能用上,但一切的关键还是炼铁。所以炼铁要抓紧,否则俞国的工业将大幅落后。
沈嫣闷在家里不出门,林为先还以为自己一番话,让她内疚了,正想着怎么开导她。可巧十一月初十,段久休沐,邀她出门登高望远。林为先便撺掇她去。
这些日子,若湄也跟着沈嫣宅在家,都珂之前没有去洛城,这两人也一直想出去逛逛。若湄软磨硬泡的,沈嫣便同意了。
汴都周围没有山,只有人工堆砌的土坡,有点像城市公园的样子,走起来毫不费力。
之前沈嫣看不上这里,便没有来,这回来逛,倒看出了一些意趣。
左山而右水,沿溪而傍陇,山起伏,水连绵,叠山理水,构建山与水的关系,始终是造园的主题。而建筑掩映其中,既取景,供人观景,而自身又成了景色的一部分。
所以古人造园,讲究天人合一,山水也好,花草树木也好,亭台楼阁、各种步道,都讲究和谐自然,似乎这里本来就该有此一物。
假山造作吗?引活水麻烦吗?如果整个园林成为有机整体,那么山水与宅院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天地间必然形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