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六十一章 水力时钟(2 / 2)
“好手艺!”沈嫣看完,不由地赞了一句。
很多人觉得中国古代的房屋以砖木结构为主,较少使用石头做材料,是因为中国人觉得石头房子是给死人居住的,这种想法属实是现代人的杜撰。
在古代石材较多的地方,比如西藏、川贵、西北、华北和东南山区,老百姓因地制宜,盖了很多石头房子,其坚固、舒适程度,不输砖木结构。
另外有些地区,除了石材丰富,林木也多,因此石木混合的建筑也很普遍。
但大型石材的处理,极费功夫,同样是一座宫殿,如果是砖木混合结构,可能两三年就已经能够入住了。倘若是石头为主的宫殿,同样的规模,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沈嫣记得大一的时候,她就听说过西班牙的神圣家族大教堂,已经造了一百多年了。等她研究生毕业了,这教堂还在造着呢。一直等她穿越之前,也没听说这玩意儿竣工的消息。
所以说,如果要修大型建筑,从时间成本、耗费的人力和工时来看,砖木结构明显比石木结构更加经济。
不过像这种小房子,自然怎么方便怎么来。
沈嫣跟毛庄头打听:“这房子是谁修的?”毛庄头说是附近的汪石匠。沈嫣便让他明天把人请过来。
毛庄头尴尬一笑:“呃,大娘子,有一事,我说了,您别生气。”
沈嫣猜了个七七八八,好笑道:“你说吧。”
毛庄头委婉说明,那个汪石匠,平常还给人修坟。
沈嫣早猜到了,毫不介意,只让他把人请来。毛庄头这才应了。
第二日汪石匠来了,他三十多岁,家里几代人都接石匠的活儿。没错,古代劳动人民有地,肯定是种地,有机会学一点手艺活,趁农闲的时候赚点外快,补贴家用。要不,怎么说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呢。
听沈嫣夸他手艺好,汪石匠很高兴。沈嫣又问会不会堆叠假山、做石雕等精细活儿。
汪石匠变得谨慎了,他说道:“大娘子,从前我跟着父亲,给陕州官衙的花园,搭过假山,另外也给几处大户人家做过类似的活儿。但那个假山,与南边的假山不同。至于石雕,也是我们北省的手艺。”
沈嫣点了点头,在她那个时空,直到明清两代园林中,才大量使用太湖石堆砌假山,之前的朝代,奇石运输费人费力。昏庸无能、穷奢极欲的宋徽宗就一直因为“花石纲”被后世所批判。
沈嫣与他讨论了石砌墙的工艺,又去看了他目前手中的一些活儿,北方的石雕风格古朴刚劲,流畅自然,心中满意。
汪石匠又道:“我从前在新郑做活儿,见识过南面来的石匠,他们就更加擅长叠石,您说的那些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的石雕活儿,更加细腻。”
这个汪石匠是个实在人,沈嫣打算用他,还让他联络附近的石匠,到时给他们安排一个大活儿。汪石匠很开心地应了。
沈嫣在洛城逛了一圈,工部的宇文闳找了过来。“大娘子,您看了现在的进度了没?”宇文闳问道:“觉得我们这新都修得如何?”沈嫣自然把他夸了一通。
宇文闳抱怨了一番目前的难处:“大料是越来越少,三人合抱的大材,已经绝迹。每个朝代修建都城,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