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杀意(1 / 2)
天空亮出鱼肚白时,天光微亮。御史台大人正盥洗收拾收拾准备上朝,门童收到太子底下人送来的书信,准确来说是他的罪证,其中还附上一样物件,小孩巾帕。
他们这些文臣最是注重名声,平时总是趾高气昂用鼻孔看人,他身为御史台的大人有最大的弹劾权利,大官都要掂量着他。他在外面有个私生子,他是出了名的惧内,妻子并不知道这孩子的存在。
“大人,太子其心可诛,此事若是让旁人知晓您的名声可就败了,夫人并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存在,弹劾太子一事还是要掂量一二。”
“是啊我这妻子若是知道非跟我没完,”他低头翻看着自己的罪证忍不住颤抖,“原来太子知道此事,我以为他........”
他一路上苦思难做决定,很快出了府门。
早朝百官陆续立于大殿,今日好像都达成了一种共识,揭露太子恶行、弹劾。
先前裴颂在大殿斩杀大臣,如此嚣张失德,本以为是太子的一大罪证,却不想只是一个局,后来他带着功勋归来。
裴颂这么多年来从未有差,外人提起这位储君都是十分赞誉的,一次差错便想抓住他的小辫子,更何况其中有和他处在敌对,对他不满之人。
太子这人手段狠辣,做事是绝对的不讲情面,在他这里就没有温和二字。
就在朝臣交头接耳讨论之际。
一身朝服的太子踏上台阶,走进大殿之中,方才喧哗的大殿在他到来瞬间鸦雀无声,偏生的他仿若不知般走路带风,掀起他袍角,扯唇:“诸位大人们都在谈论些什么,不妨说出来听听~”
“这~”
“诶.......”
四周静悄悄,鸦雀无声。
皇帝打破这种僵局,随着昭文帝的到来众人行礼参拜。
皇帝说起南北方灾情处理之事,数万的流民一路北上流入京城,设立了粥棚和容身之所施以救济,可这不过是毛麟一角,各地方官员老爷纷纷施以援手。
太子同他禀报相关事宜的解决方式,给出了很好的决策。
皇帝认同的点头,朝着他投去一眼,意味深长。
这事儿是他自己闹出来的,今日这局面便要他自己来解决。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皇上臣要弹劾太子........”一文官从人堆里走出来,赶忙启奏。
“谢家檄文昭告天下,联名世家对太子口诛笔伐,太子失心失德于东宫藏娇,扣留谢家小辈,私德败坏。”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说话的是督察院左督御史大人,在朝堂上属于太后这一脉。
附议的朝中大臣分别有先前得罪太子的,也有三皇子这一脉的,亦有属于皇帝这一脉的老东西,引起群臣激愤。
“御史台的王大人为何不说话,这可是您的本职。”一三品武官慌不迭开口,朝着站在原地绷着身子的男人开口。
王夙佝偻着背脊,汗流浃背。对上太子的目光后背发凉,双手作揖:“禀皇上,且不论功与过,太子先前在朝堂上斩杀大臣,狂悖至极,先前谢家同东宫讨人失败,太子扣压谢家女.......”
“王大人此言差矣??”
御史大夫蔡边走出来,一身清正,背脊笔直。
“太子斩杀那贪赃枉法之徒做的便是对的,施以警告,震慑人心,那幡阳王数年绸缪,就连双腿残疾都是假的,在朝中安排人手,如若不是太子殿下现在哪里还有京城的安稳日子。”
“还有在泸州,太子殿下解决种种危机。”
有人出来发言:“蔡大人我们现在说的是太子殿下藏娇之事,你莫要混淆视听。”
蔡边双手作揖,“我何来的混淆视听?......我只是在纠正王大人,您身为臣子坐在这个职位上职责是什么?......莫要失言,殿下德行如何天下有目共睹,就如先前殿下斩杀大臣,其背后另有深意。”
裴颂看了眼蔡边,没想到他会出言向着他。
为何呢?.....这个老东西不是一向和丞相是一路的;蔡边是沈长清从前最得意的门生。
王夙经他提醒变了口风:“臣方才久久没有奏禀便在琢磨此事,先前谢氏就和皇室,太子殿下有些不快,更是有意将谢氏嫡女许给太子殿下,可殿下没有同意。”
“谢家人声称太子殿下扣着谢家小辈,可并未言明是哪一位,太子为何会扣着他谢家人不放,要知道殿下同谢家并无交集,那时殿下一直在江南一带,至于藏娇一事更是令人存疑。”
他一番言语便将风向标调转,王夙每一句都精准的踩在点上。谢氏说太子扣押着谢家小辈,可的确没有说是哪一位,后面的话更是让人怀疑谢家人话里的真实度。
裴颂很满意,抖了下眉梢松快几分,比他想象的容易多,省的他多费口舌。
“父皇儿臣的确冤枉,不知何来的藏娇一说,谢家人发布檄文向天下告知儿臣罪行,毁坏儿臣的名声.......”
昭文帝定定的打量太子,盯着他一言一行。
如若不是他知道此事,就凭着他这副表演简直让人拍手叫好,好好好。
你自个儿冤不冤,自个儿不清楚吗?
即使别人有心抓住太子的尾巴,以此事挑事也成功的不了了之,倒成了一场闹剧。
退朝后蔡边喊住太子。
裴颂回身打量他一眼,带着不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