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6喜婚事(1 / 2)

加入书签

燕景祁回来后,积了一堆的事情等着处理,最后只在回京的第二日略休息了下,便又宫里宫外的来回跑着,忙得脚不沾地。

元嘉的生活倒与燕景祁不在时别无二致,除了不再有庄映秋的上门教习以外。好在燕景璇早有所料,每逢元嘉往公主府闲坐时,便遣人去胡玉楼提前将庄映秋接过来,倒也不曾误了其他。

至于吴小童,在从宫女口中得知自己晋了昭训的第二日,便诚惶诚恐地赶来长春馆请安,嘴里重复着自己无德无功的贬低话,又说实在不敢忝居昭训之位。元嘉好一通劝慰,才勉强把她的心安了下去。只前者临告退前说的一件事情,倒引起了元嘉的注意??

吴小童道她与燕景祁同在边城的这段时日,曾于某次奉茶进屋的时候,不经意间撞见男人撑着额头、脸色苍白的情景。虽然燕景祁很快就收敛好了所有异样,面对她想要传召太医的建议亦摇头示意无恙,可她总觉得是自己不曾侍奉好燕景祁的缘故,所以才会对自己做了昭训的事情如此忧怕。

言者虽无意,听者却有心。

元嘉想起那日在马车上,燕景祁宿醉未清时的反应──男人亦是拧眉撑着额头,脸色也同样欠佳。可等到下了马车以后,展露在外人面前的却只余少许的疲累罢了。

是巧合吗?还是有别的缘由?

元嘉暗暗将吴小童说的怪异之处记在心底,又在章有为过来请平安脉时状似不经意般提了一句,前者果然一无所知,元嘉便也不再深问,只每每与燕景祁独处时,又格外关注起男人的举止和神态来。

……

这日,元嘉久违地收到了柳安沅的手书,邀她三日后往慈恩寺听慧能禅师俗讲,另替欧阳沁设宴接风。

就是理由怪了些──柳安沅从来是不奉佛道的,更别提去静坐半晌听人俗讲了。至于接风么……欧阳沁回京都多久了,如今才想起这事来,当真只是寻个由头把人邀出来罢了。

元嘉捏着信纸,不免摇头轻笑,随即又像是想到什么似的,扬声唤人,“拂冬!”

拂冬立时进屋。

“让人往几位娘子的住处走一遭,只说三日后有慧能禅师的俗讲,她们中如有想去的,提前报与我知,宵禁前回府即可。”

拂冬躬身应下,随即出了门。

燕景祁回京后事务繁忙,近来十日里倒有五、六日都宿在东宫,余下的日子才会回太子府歇息。

等回了澹怀堂,也会不时让倪娉柔陪伴在侧,细算下来,元嘉也要七、八日才能见到燕景祁一面。

倒也不必特意知会。

如此一想,元嘉便也径自让人去回了还在门房等候的国公府小厮,道会准时赴约。

等到出门那日,除了元嘉自己,余下的竟都是一开始不曾料到的人──徐丽华与卫妙音。

俗讲虽也热闹,却也不是人人都喜欢的。倪娉柔便爱热闹,可那日只有俗讲,寺外未设戏场,也未到庙会开始的时候,叫她在佛寺内跪坐听讲,实在是为难人了些。

至于刘婵,元嘉才知道她是奉道多年的,甚至年少时为求父母康健,还曾入过一段时间的道观修行,因此对慈恩寺俗讲一事,自是婉拒。

吴小童倒不奉道,可从来是不独行于人前的,前次随燕景祁出京已是战战兢兢,唯恐自己哪里逾了矩,这次更是亲自跑了趟长春馆,只为说一句不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