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9章 稚语(1 / 2)

加入书签

宜园的第一场雪落得安静。

细碎的雪沫子簌簌飘落,沾在庭院里几株梅树上,缀着点点花苞。

薛绥从暖阁的窗子望出去,雪光将她眼眸映得一片清明,却驱不散眼底沉沉的思虑。

“姑娘……阿力木老爷差人送养发膏来了。”锦书笑着掀帘进来,手里捧着个红漆木盒,带进来一丝屋外的寒气。

“听说姑娘用着觉得好,又从西兹王庭快马加鞭捎了些,还有几样西兹特产,沙棘、驼奶,说给雪娘子补养身子……”

盒子打开。

膏体细腻温润,带着淡淡的花香。

“替我谢过阿力木老爷。”薛绥示意锦书将盒子收好,眼角瞥见如意廊下经过,便扬声问道:“药可熬好了?”

“回姑娘话,熬好了。”如意停下脚步,隔着窗应道,“正要端去给雪娘子用呢。”

“你先端去晾着,我等下过来。”薛绥搁下手中的笔,起身理了理案上的书卷。

雪姬从东宫搬来宜园已有半月。

在东宫的时候,她大部分时间都在沉睡中,偶尔清醒,眼神也空茫茫的,像蒙着一层散不开的迷雾,不肯开口说一个字,安静地看着旁人为她擦脸、喂药,仿佛隔了一个世界,听不见也看不见。

薛绥当机立断,让人将李肇出征前赐下的宜园收拾妥当,让雪姬搬过来。

她也住进了宜园,照料雪姬起居,陪她说说话。

宜园僻静,远离了宫闱的森严与压抑,少了无数窥探的眼睛,雪姬明显松快了许多。

虽然依旧懵懂,一双眼睛干干净净,没有从前在薛府时的怯懦,也少了中毒后的麻木滞涩,眼神灵动了许多,只是仍然不会说话……

日子在汤药的氤氲里,缓慢流淌。

冬至那日,永定城传来捷报。

太子李肇亲率玄甲精骑,趁夜渡过冰寒刺骨的渭川河,直捣萧琰中军大帐,斩敌三万,缴获粮草军械无数。

萧琰率残部仓皇西逃。

永定大捷的明发邸报传遍了大街小巷。

邸报上详述了太子如何用兵,以少胜多。坊间茶肆说书人唾沫横飞,将那场奇袭渲染得如同天神下凡。

李肇的威名在捷报的加持下,一时无两。

连带的,崇昭帝的知人善用,力挽狂澜,也被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无人不赞帝王英明……

京中局势日渐和缓。

随着李肇陆续从西疆传回几封捷报,恐慌了数月的上京城,终于喘过了一口气。

米价稳了些,闭门多日的铺面也陆续卸下了门板。街面上流窜的流民少了,连寒风似乎都少了些凛冽。

薛绥悬了许久的心,稍稍搁下。

与此相对,天枢入宫为皇帝诊脉的次数,却越发频繁。

崇昭帝的身体在天枢的精心调理下,竟奇异地好转,如同回光返照一般,面色红润了些,精神头也足了,开始批阅一些紧要奏疏,甚至在冬至的次日招了个年轻貌美的妃嫔侍寝……

薛绥冷眼旁观,心头那点疑虑如同雪球,越滚越大——

大师兄的医术她自然信服,可这般不计损耗地为皇帝续命,不免让人疑惑……

旧陵沼的三位师父,究竟有何企图?

这些日子,她与大师父的书信往来,基本是通过天枢门的信使,从前与她无话不谈的玉衡师姐,也断了音讯……

便是捷报频传的李肇,也许久没有来信。而她捎去西疆的信件,如石沉大海……

眼前重重迷雾,让她寝食难安。

这日午后,薛绥刚踏进雪姬居住的卧房门槛,便听到如意清亮的声音。

“雪娘子,公主殿下……来吃药了。吃了药,你的病才好得快……姑娘也能安心……”

如意费力地将药勺递到雪姬唇边。

雪姬蹙着眉头,孩子气地别开脸,清晰地吐出两个字:“不吃。”

薛绥脚步一顿,几乎是屏着呼吸,推门而入,轻轻走到榻边坐下。

“阿娘……你方才说什么?”

雪姬闻声转头,目光落在薛绥脸上,带着一点初生幼鹿般的懵懂好奇。

看了好片刻,她才抬起手,指了指如意托盘里一小碟蜜渍梅子。

“不吃这个苦的药……要吃那个……甜的……”

“阿娘?”薛绥心头猛地一跳,指尖下意识搭上雪姬纤细的手腕。

脉息平稳,比前些日子更显有力。

既然有所好转,怎么突然认不出人了?

“阿娘感觉如何?可有哪里不舒服?”她问。

雪姬像是被她的动作惊扰,用力抽回手,眼睛瞪得溜圆,警惕又茫然地看着她:“你为何要抓我?你是谁?我又是谁?”

“阿娘,是我,平安啊!”薛绥心口一窒,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心头发紧。

“你不认识我了?”

雪姬茫然地看着她,又像往日受到惊吓时那般,微微蜷缩起身体,声音低下去。

“……你是不是坏人?”

薛绥心下一沉。

如意在一旁瞧着,心下也有些发慌,“姑娘,雪娘子这是,这是怎么了?”

薛绥再次仔细探查雪姬的脉象,又仔细看她的眼睛,轻声问:“你当真不知我是谁吗?”

雪姬摇摇头,随即又像想到什么似的点点头。

“你是大夫!是照顾我吃药的大夫……”

她鬓角早生的白发,稀疏而枯槁,衬得她面容憔悴,眼神却如孩童一般,清澈天真。

薛绥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

“阿娘,我是平安啊,您的女儿。薛绥,薛平安……”

“女儿?”雪姬歪着头,努力思索着这个陌生的词,“我有这么好看的女儿吗?你怎么长得像画里的仙女……”

薛绥又惊讶又难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