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琉璃岛(1 / 2)
别看叶倾华在刑场表现得气定神闲,转身回到家便开始狂吐,食难下咽,不过几天就瘦了不少。
这天午后,朱夫人带着户籍文书来到平波县衙门办理转入手续。当她在堂前瞧见叶倾华时,手中的文书险些滑落,才二十余日未见,怎地瘦了那么多?
“大人这是累着了?”如今在县衙,朱夫人不再称她为“郡主”,而是以官职相称。
“这几日胃口不好罢了。”叶倾华牵起一抹浅淡的笑,问:“朱夫人这是来办专户?”
“正是。”提到这事,朱夫人的眉眼立刻舒展开来。
“房子可是找好了?”
“找妥了,在西街后巷那片,和冯大人家只隔着一户,前街转个弯就是私塾,我打算让连儿和翘儿去那儿读书。”
“不去县学吗?”叶倾华还以为朱夫人会送两个女儿去县学。
她掌权后,要求全县女童必须入学,至少学会识读所有常用字,任何私塾不得以孩子为女子为由拒绝。女童上学的前三年费用,由衙门报销,若是能通过县试,更可由衙门继续供读,直至在规定时限内未能考中为止。
“孩子底子薄,先在私塾读个两年再转去县学不迟。”对于孩子读书,朱夫人由自己的打算,县学皆是童生以上或有能力考童生的学子,固然能通过叶倾华的关系进去,可她怕两个女儿被打击得没了自信。
“也好。”别人家的事情,叶倾华也不过多参与,“我一会去和黄主簿说一声,让他快些给你办好。”
“不用,不用。”朱夫人连忙摆摆手,人家客气,她不能真的就不懂事,能在众人面前聊两句,已是特别关照了,“这会儿人不多,我慢慢办理就是,刚好也歇歇脚,这几天可累得够呛,大人您忙您的。”
朱夫人一家转户至平波县是在中秋那两日决定的,当时她还咨询过叶倾华专户的政策。
那会儿叶倾华还和安无恙感叹,朱参将有朱夫人这样一个贤内助,当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朱夫人这一举动实在高明,堪称一箭三雕。
一来,福州虽允许女子科举,但当地学堂鲜少接纳女子,在平波她的两个女儿却可安心求学;
二来,叶倾华在平波交际不多,对她印象尚可,就此搭上叶倾华这条线,不求其他,将来女儿参加科举时,哪怕只得到些许照拂,前路也会顺遂许多;
三来,平波距离福州大营虽比福州略远,但小侯爷每次沐休能来得,她丈夫如何来不得?若是能将班次调得与小侯爷一致,归途还能做个伴,也算能频繁在安无恙面前露脸了,对丈夫的前程大有裨益。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十二月。关坝的第一批茶苗插芊早已完成,如今正在做保暖育苗工作。渔村那边的的养殖场也建起了几个,在利用潮汐将鱼贝拦截、分类,准备育苗。其他地区的二熟作物也实验成功,在采摘中。新的教谕也到了,一个年轻有想法又热爱教育事业的举人。整个平波县的百姓都铆足了劲干活,连空气里都飘着股热火朝天的劲头。
叶倾华好似闲了下来,人一闲就容易胡思乱想,她又想起安无恙了,快两个月了,也不知他现在如何,能不能回来过过年。
时间回到十月中,信鸽飞跃小岛与大陆的海域,扑棱着翅膀落在福州大营的?望台上。
“报!”
“进。”安无恙放下搁在案桌上的腿。
“禀侯爷,青石岛的急报。”卫兵将绕着三圈红线的竹筒递给安无恙,那三圈红线代表加急。
安九九上前接过拆开,将纸条取去递过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