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新老朋友齐相聚(1 / 2)
卢尔马兰政府给斯特斯加提供无偿援助时曾经提过三个要求。
努力经营好斯特斯加肯定是其中之一。
第二个要求是给本村创造尽可能多的工作岗位,至少80%以上的岗位留给本村村民。
第三个要求是,如若经营不善经历裁员,也必须把本村村民留到最后。
‘本地雇佣优先’条款在大城市不常见,但在吕贝隆非常普遍,因为这里人口外流现象严重,青年劳动力只要有本事都会离开家乡出去赚钱。
因此,政府给予企业补贴时一定会绑定就业附加条款,以留下年轻劳动力。
有极端一些的政府甚至要求只能在本地招工,特殊情况,须证明‘本地无适合人才’才可以聘请外村员工。
虽然卢尔马兰政府相对仁慈,但罗南的斯特斯加酒庄还是要尽可能的在卢尔马兰寻找精兵强将。
在没有找切尔诺帮忙前,卢卡斯便利用自己的人脉在马赛提高了斯特斯加的市场占有率。
凭借其广交朋友、逢人必抢着买单、从不让兄弟吃亏的‘老大哥’性格,罗南相信他是斯特斯加市场负责人的不二人选,这个职位非他莫属。
老大哥能来斯特斯加是罗南的荣幸。
什么坐班不坐班的,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他想住在马赛或者尼斯都可以。
但卢卡斯要搬回卢尔马兰的决心是坚定的,也是认真的。
不是开玩笑,也不是说说而已。
那之后罗南和卢卡斯通了一次电话,卢卡斯在电话里说,现在的卢尔马兰非常热闹也很美丽,在某些层面比那些大城市更加宜居,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未来充满积极向上的未知。
他们一家人在外面看够了、体会过了,是时候返回家乡好好生活,这是他和老婆、儿子一致的决定。
“别的村子是人口流失,想方设法去大城市过好日子,但最近许多在外打工或者漂泊的卢尔马兰人都回来了。”
皮埃尔是村子里消息最灵通的那一批人。
听到罗南讲述卢卡斯一家要搬回卢尔马兰、不再两地跑的消息,也说出了他听到的其他类似的事情。
“还有谁回来了?”罗南抬眼看过去,好奇的问。
太阳下山后,罗南通常会和兄弟们喝几杯。
佐伊也习惯在这个时间和艺术家们见见面、聊聊天。
因为白天他们没有了深聊的机会,除非去对方家里。
无论是商业街还是其他道路上的餐厅、咖啡厅或者酒馆都被外地游客占据了。
就连科莫那半死不活的老酒馆白天都没有空余位置。
以前憋不住的农夫会拿着啤酒当街聚在一起。
今年政府多次教育村民保持村庄风貌的重要性,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靠着旅行季赚到了钱,大家都自觉的不在街头聚众喝酒,只能等太阳下山,游客大军开车离开卢尔马兰后才能碰头好好喝两杯,聊聊感兴趣的事情。
不过这个时间段,罗南的餐厅依然一桌难求,这所卢尔马兰最著名的餐厅生意太火爆了。
游客中心的游客留言板上,有大量游客留言,希望罗南的中餐厅能拉长经营时间,排了许久最终没进去的感觉实在太恼火了。
昆西临走前特意嘱咐卢尔马兰政府,不要因为等位时间太长而引起什么游客投诉。
俗话说得好,拿人手短。
旅游局的建议必须听取!
在政府多次动员后,罗南终于同意把晚上的打烊时间挪后一个小时。
不过这并没有解决本质问题,排队的人数丝毫没有减少,抱怨的游客也依然不在少数。
为了尽快让罗南开二店、为了开设更多的商业设施以接纳游客,政府只能加速商业街二期和三期的建设进度。
在卢尔马兰外围,那些挖掘的机器和工人已近乎变成了24小时轮班制度。
这不,今天大伙在罗南餐厅门口等了一阵子,还是没有空出座位,无奈只能来到老酒馆。
罗南好久没来‘快乐老家’,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皮埃尔拎着啤酒瓶子,回答罗南的问题:
“老卡尔的儿子回来了。”
“卡尔的儿子回来了?”罗南意外的坐直身体。
老卡尔年纪大了,腿脚一直不太好,拐杖不离身。
年初大降温后旧疾犯了,那之后很少出来聚会,不过这帮朋友定期会去他家喝一次。
算算时间,上次罗南见老卡尔是在复活节之前。
那次见面时,老卡尔和她的妻子并没有提起儿子要回卢尔马兰的事情。
一道妖娆的身影随着音乐扭了过来,特奥抖动着肩膀说:
“而且不止一个呢,老卡尔的两个儿子都回来了。”
这个消息让罗南更加意外。
卡尔有两个儿子,两个都非常有出息。
大儿子西森奥是一位医生,在隔壁省工作,小儿子乔伊在鲁西永当老师。
“他们现在的工作挺好啊,回来干什么?”罗南皱着眉毛问,“你们是不是听错了?是回来看老卡尔吧?”
村子里人多口杂,经常传出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例如罗南家那几个皮尔卡丹老爷子设计的马桶,就有许多不同的故事版本。
卡尔两个儿子的工作无论在哪个年代和哪个地区都是称得上是好工作。
干得好好的,回卢尔马兰干什么?
“西森奥一家已经回来了,搬家的车来了两辆呢。”皮埃尔给罗南描述那天的场景,“两辆车装的连一根头发都塞不进去,像是把一整个家都装过来了。”
“西森奥搬去老卡尔家住了?”罗南啧啧称奇的问。
在普罗旺斯,结婚后还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很少了。
皮埃尔放下酒瓶子:
“现在房价太贵,西森奥打算观望一阵子,先和父母住,还好卡尔家比较大,要不然肯定装不进去那么多东西。”
“等乔伊搬回来,再大的房子也装不下了。”特奥又随着音乐扭走了。
皮埃尔耸肩:
“乔伊才刚结婚,没有那么多东西,同样的,他应该也没有他哥哥有钱,大概率也是先去卡尔家住,人多热闹,卡尔家的房子太大了。”
“两个愚蠢的家伙,以为回卢尔马兰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吗?”亨利扇动着他的船长帽愤愤不平的说,“这些唯利是图的家伙是‘金钱探测器’,哪里有钱他们去哪里,来和我们抢工作了!”
罗南笑着对亨利扬了一下手:
“也许他们和卢卡斯一样,觉得卢尔马兰更加宜居了呢?卢尔马兰现在建设的多好啊,回来也是有情可原的。”
卢卡斯回来了,老卡尔的儿子们回来了,还有即将搬来的布鲁诺一家子罗南相信会有更多新老朋友搬来这里生活。
这是好事啊,未来的日子只会更加热闹。
“卢尔马兰哪儿好啊?”亨利拍着桌子说,“白天连一个喝酒的地方都没有,这里明明是我们的家乡,却每天过着抱头鼠窜的日子!”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卢尔马兰村民理解和认同了旅游季对大家生活的影响和帮助,但他们的嘴并不想承认这一点。
设想一下,去年还大骂游客是强盗的人,今年夸夸其谈说欢迎游客常来,是多么滑稽的事情?
以亨利为代表的‘外乡人强盗论’者张不开这个口。
“我白天都不敢出去,人太多了,卢尔马兰一点都不好,哪里宜居!”
“以前买面包只需要5分钟,现在50分钟都不一定能买到一根,真让人头疼。”
“如果是我,已经出去了,绝对不会再搬回这里。”
在这一点上,特奥和亨利难得的统一了态度。
不过特奥不是‘心口不一’,而是习惯性的想要找寻优越感。
特奥一边跟随音乐扭动身体,一边滑稽的模仿游客拍照和比耶的样子:
“那帮外地人见识太浅薄了,在葡萄园前面拍照拍个不停歇,那有什么好看的?我跟你们说,卢卡斯带我去过威禾逊峡谷,那里才叫好看呢,那是欧洲最大的峡谷,从远处看过去像是在石灰岩上划开了一条长达25公里的口子,里面还有普罗旺斯最稀缺的圣十字湖,拿着啤酒看着面前的湖水和峡谷啧啧啧,那才叫旅游!”
罗南完全不理会周围人的态度,不以为然的耸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