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亦师亦友(2 / 2)
林望城微笑道:“也是,要只是为了我,你应该把咖啡馆开在金陵才是。”
“不过那样的话不知道贺老板有没有意见。”
俩人常去咖啡馆,跟咖啡馆老板慢慢熟络起来,苏末要在上海开一家仿店,自然得提前问问人家的意见,得到了对方的同意才放手去做。
“贺老板也让我在金陵开,他说他精力、财力有限,我要是愿意,在金陵开个十家八家那样的店,他只有高兴的份。”苏末回答道:“我跟他说等以后我常住金陵了再开。”
林望城接话道:“你要是喜欢上海,就留在上海吧,我想着后面找机会调去上海……”
“在金陵干得好好的,去上海干嘛,”苏末嗔他一眼,“我如今暂留在上海,并不是因为我喜欢那。”
苏末说完神情突然变得黯然,林望城有些不解,关心道:“是因为报社吗?”
“报社如今用不着我管了,我在上海,主要是为了找人。”
“我的一个朋友在上海失踪了,我想要找到他。”
苏末从津城而来,一为老太太贺寿,二便是为了寻找吴有志。到了上海这么长时间,她发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各种可能的方向都去调查了,依然没有音讯。
林望城知道苏末人脉广,她在上海这么久都找不到的人,自己就算想帮忙也有点力不从心,便没有说那些空洞的话,开口道:“很好的朋友吗?能跟我讲讲吗?”
苏末点点头,跟他讲起了往事,“我到津城第二年就认识了他,一晃十七年了……”
俩人相识是因为苏培风,苏培风和吴有志在同一家报社工作,关系很好,苏末初接触社评是由苏培风指点,后来看她是个好苗子,吴有志到苏家找苏培风时,也时不时会指点她一二,苏末犀利的笔触是受他指点才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俩人渐渐来往多了,又都是单身,新闻业的一些朋友还想过撮合俩人,结果被俩人各写文章骂了个狗血淋头??俩人私底下相处,其实有几分像师徒。
苏末和吴有志在津城新闻界出名程度在外人看来不相上下??都是出了名的敢说不要命。但苏末认为吴有志比她厉害,毕竟苏末只是骂前朝,而政权交替后前朝的势力在津城已经翻不起水花;吴有志相当猛,他骂洋人,津城租界林立,洋人可不是吃素的!
苏末崇敬吴有志,除了受他指点有师徒情谊之外,还因吴有志的经历。俩人都是背井离乡,都是在老家待不下去才去了津城,但苏末是为了私事,吴有志则是为了大义??他特别厌恶租界,觉得在自家国土上洋人耀武扬威,自己人只能做二等公民,实乃没有天理,文弱书生没有其它办法,便拿起笔在报纸上写时评、社评嘲讽,在上海麻烦惹多了扛不住了,就跑去津城继续骂。
后来苏末为生活折了腰,封笔不再写社评,面对吴有志还有几分赧意,结果吴有志毫不在意,反过来开导她:“我们天天这看不惯那看不惯,这也骂、那也骂,不就是希望国家能好起来,国人能安居乐业?你有家有口,能过安生日子就先过好自己的安生日子吧,艰难的路就让我这个孤家寡人来走,真要赔进去了,烂命一条,也不亏。”
苏末把重心放在了投资生意和开办报社上,吴有志则越发激进,最后锒铛入狱,要不是苏末做生意跟一位英国伯爵搭上关系,把他捞出来,还真就把命投进去了。
捞他出来花了一大笔钱,给他治病疗伤又花了一大笔钱,吴有志颇有些不好意思,主动提出去苏末的报社工作偿债??他虽然经常惹麻烦,但一身本事在,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津城,都是在大报社里面混,自觉可以帮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