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胥州的燕椿和篇六(1 / 2)
赵元青一早天不亮时出门时,有仆人奉上新的马匹,说是主人昨夜吩咐过了,给她这匹青州马,耐跑的很,速度也快。
她没推辞,点头谢过,上马勒紧缰绳,扬起马鞭飞奔出牧野。
从牧野出发有官道可以直接通禹州,距离差不多,但她现在走的这条更好走些,路铺的十分平坦。
沿途晴朗,随着农田的逐渐减少,到禹州用了几日,沿途只做短歇,马最后累的不行,只得找了个客栈略作修整,好好让马歇上半日,看路书上燕椿和的手书,上面让她可以在禹州多带些时日,禹州风景秀丽,其中三山之首的珑骧山更是历代珑骧会魁首在山壁留名,燕椿和说让她去那里看看,会有惊喜。
赵元青略微犹豫,还是作罢,直接继续赶路,禹州是小州,跑了几日多,她隐隐觉得水汽厚重起来,但很凉快,不似云州那样雾气弥漫,而是闻着很通畅的那种水汽。
她转为勒马缓行,低头研究路书中淮州的路线,先横渡三川湖,过淮江,最后沿媸妍江逆流而上,出淮州境后继续向上走才能到。
赵元青低头摸马鬃,这马跑得快,她不舍得到淮州卖掉,打算到淮州问问有没有能带马渡江的船。
再走了十余里地,沿途奇山峻石,有水声淙淙,水面越来越广,土地由褐黑转为青泥,映入眼帘的是个渡口,这渡口自然没琼州的那个码头大,但也不算小,周围有数十摊贩,卖鱼获,饮子,吃食不等,像一个小型市集。
她下马,转为牵马前行,才瞧见渡口旁还有一个石碑,高耸有两人高,碑上刻有淮秀甲天下的字样,笔力深厚。
赵元青找了个摊子,三铜板要碗面,没瞧见有桌凳,她拿着面不知该怎么吃,小贩笑问:“客人刚来淮州?和他们一样,蹲下吃,站着吃,都行。淮州山林少,木头也少,大家都这么吃。”
赵元青点点头:“多谢。”把面放到一旁长满青苔的青石上,取马草喂马,拿起面快速吃完。
等老板空闲时把碗递给他又问:“老板,劳烦,打听一下,我想运马,但看这船都不太大。不知如何办理?”
老板也十分好说话,热情回答:“客人去渡口那,那边有马驿,那边可以存马,也可以买卖马,运马只能商队或自家船只,淮州这边实在用不上,去别州再买便是。”
赵元青听罢再次道谢,牵马找到马驿,人并不多,但里面是竟不是吏官,而是几个少年,身着统一的白底服装,袖口绣有牵牛,约莫十七八岁上下,各个神情懒散,有的下棋,有的打牌,有的看书。
她敲敲门框,一个眉目精且灵的弟子上前:“卖马?还是存马?”
他绕着赵元青的马转了一圈,拍拍马屁股:“好马啊,青州马。头一次来淮州吧?下次再来别骑这么好的马了。”
赵元青问他:“小哥,卖多少,存多少?”
那少年回她:“你卖了吧,存不值当,卖价八十,存马按月,一月五十。”
赵元青吃惊:“如此悬殊?”
少年得意一笑:“我们赚的就是这钱呢。”
赵元青见少年鬼精,也不禁笑起,少年看到反而脸一红,口中嘀咕:“看着严肃,怎么笑时这么……”
她没在意:“卖吧。”
那少年人眼珠一转:“行,你收东西,我去喊师兄。”他回头扬声:“师兄,来活了!别打你那牌了!”
打牌那师兄抬头站起,也是眉眼带笑,大声对对坐打牌那人说:“师兄,今天师弟我走运,不光能赢你,还能赚一笔。”
身法俊秀灵诡,足尖点凳,几步来到抱着东西的赵元青面前:“客人,价格都了解了吧?”
不等赵元青点头,他低头掏袖袋:“银子拿好,坐船去渡口排队就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