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5舅父也是朝臣(2 / 2)

加入书签

主要问题还是这伙人就是因为政斗失败被贬的,又是皇亲国戚,本来就让人不放心,现在又聚在一起说怪话,严重到被人举报了。李治就算再仁善,也要做出反应。于是,他便让长孙无忌审理此事。

长孙无忌审理后表示确实如此,他们就是谋反。那没办法了,不管是谁,谋反就得死。

事情发展到这里,其实就是一件比较简单明了的皇亲国戚谋反案。但是,长孙无忌可并不这么想。他要好好利用这个案子,清理一波朝堂上的异己势力。

于是,不仅李元景、高阳公主、巴陵公主、房遗爱、薛令武、薛万彻等人被杀,梁国公房遗直、朝散大夫房遗则、谷州刺史房遗义、宰相宇文节、安国公执失思力、谯国公柴哲威、尚书奉御薛万备、江夏郡王李道宗、蜀王李?等朝廷重臣、宗室成员、皇亲国戚统统被流放。其中,更有被太宗认为“英果类我”(即和我一样英勇果断)的吴王李恪被冤杀。

自此,李唐宗室大幅削弱,朝堂更是成了长孙无忌的一言堂。甚至有段时间,李治问长孙无忌为何没有要事禀告,长孙无忌表示没什么需要陛下处理的大事。

这样的情况下,就算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父,就算先皇临终前说“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旧唐书?卷三十》)就算长孙无忌杀李恪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年李承乾案后,太宗曾想立李恪为太子,不过最终还是被长孙无忌说服立了他的亲外甥李治为太子。

自家舅父收拾宗室勋贵来不眨眼,而李唐宗室、朝廷重臣中已经没有和他意见相左的了,李治怎么可能不生出他要是哪天看我不顺眼,是不是也要把我收拾了的想法。

于是,李治想要废王立武,第一个找上的就是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

风高日丽的某天,李治携武昭仪来到了长孙无忌的府邸。

长孙无忌看见武昭仪,便知道这两人此行的目的了。不过,他可不是魏征那种直言进谏的谏官,而且皇上这不还没说什么嘛。

李治看长孙无忌只是热情招待他们,却并不开口询问关于武昭仪的事儿,只好自己先引出话题。他先和长孙无忌拉家长,说什么舅舅啊,你的儿子们现在是怎么个发展情况啊。

长孙无忌也就开始跟他说起了自己的儿子们。嫡子们当然是各个有官做,有爵位继承,前途很好。不过,妾室生的庶子们却整天无所事事,空享着陛下赐予长孙氏的荣华富贵,却不能给陛下效力,这可真是惭愧啊。

李治闻弦知雅意,立即表示虎父无犬子,他们不过是缺少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已。朕这就给他们授官,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