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3久别重逢(2 / 2)

加入书签

朝云连忙安抚道:“是朝云糊涂了,还望任妈妈莫生气朝云的气。”

“你此番回来,准备何时离开?”瞧着满脸愧疚讨好自己的朝云,任采莲蓦然理智回笼,驱散了脑内故人重逢的喜悦。

她终归是要走的,说得再多也是留不住的。否则那么在意一她去不了的地方做甚?

任采莲只觉一股困意涌上,她抽回被朝云握住的手,缓缓躺回了被窝。

见其背对着自己的背影,朝云一时不知又做错了什么,由衷道:“任妈妈,我想多陪陪您。”

半月也好,一月也行,只要她安然无恙。

任采莲沉默许久,似是在分辨朝云话中的真情假意,久到朝云以为她已经睡着时又蓦然听见她道:

“夜色已深,你这一路舟车劳顿,早些去隔壁歇息罢,剩余的话咱们来日方长。”

“任妈妈给我留了屋子吗?”朝云不可置信道。

吕娘子将她送来北苑时,还道任妈妈喜静不喜身旁有人,让她今晚在西苑歇下。

床上之人已经彻底钻入被窝,传来一阵瓮声瓮气的声音,“本就是你的屋子,何来留不留一说。”

*

剪断烛芯,瞧着床上的小山丘彻底被黑暗笼罩后,朝云这才拿起包袱,蹑手蹑脚出了屋。

屋外的雨不知何时变大,此刻如天破了个窟窿般倾盆而下。雨水一盆接一盆往下倒,如瀑布般发出“哗啦啦”的撞地声。

“是谁!”适应黑暗的瞳孔在门外敏锐捕捉到一抹刺眼的光源,朝云眯起眼睛警惕地攥紧了手里的包袱。

阿生在西苑没有跟来,若是遇见危险,她只能靠自己了。

拎着灯笼的人主动将灯笼拎到了头边,照亮了朝云最为熟悉的脸庞。

“朝云,别来无恙。”苏轼轻声道。

望着鬓边生白,蓄起了长须的苏轼,朝云一时恍惚此刻终于清晰意识到了二人的年龄差。

她方到及笄之龄,而对方已然到了耳顺之年;她还未定亲及笄,对方已然到了当祖父之时。

朝云喉头一紧,垂眸欠身行礼,“朝云,见过郎君。”

瞧着眼前脊背笔直的朝云,苏轼抬手道:“你已是自由人,无需再向我行礼。”

“嗯。”朝云站直了身子,视线却总在对面人形之外飘荡。

万幸此处除了那只被放在脚边的灯笼,再无别的光源,朝云的小动作也无人能察觉。

若说离开密州时的朝云是一把刚开刃的刀,眼下的她经过一年的淬炼俨然变成了可削铁如泥的名刀。

光是站在那儿,便让人不敢小觑。

两人相对而立沉默无言,半晌之后苏轼才鼓起勇气开口道:“你……你们在外面可还安好?”

“小公子已经入了学堂。功课优秀,经常能得到夫子的夸赞。”朝云不假思索,开口直接将他想问的答案局限在了苏迨身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