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一报还一报(2 / 2)
就连自己满心欢喜应下的,都是这种结局。苏迈想象不到,他与那素未谋面的“妻子”的婚姻又会是哪样的丑陋不堪。
文思涌泉的大文豪面对儿子的质问,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话可说。
一死一离,就连朝云也跑了,确实是终会分别。
苏轼心虚般抱起擦干净小脸的苏过绕进了屏风后的浴堂,避而不谈道:“迈哥儿,你是在反抗为父吗?”
“孩儿不敢。”苏迈似是早已预料了父亲的逃避,从容不迫朝着屏风弯腰行了一叉手礼。
话题结束,苏轼放下苏过又从屏风后绕出,劝说道:“那吕家娘子虽跟着父亲多在蜀州、彭州生活,鲜少回眉州。但咱眉州女子,蕙质兰心,差不到哪儿去,为父不会害你的。”
“孩儿明白。”他的祖母、两位母亲,就连他自己骨子里都流着眉州的血,他怎会不认同父亲的话。
苏迈不想谈及此事,学着父亲的固执样扯开了话题,“许久未见母亲和迨弟了,也不知她们眼下如何了?今日除夕,母亲定会做许多好吃的,迨弟怕是又只能眼巴巴瞧着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何况是这除夕团圆之际。
儿子对母亲和弟弟毫无掩饰的思念,如一把利刃又往苏轼的心头上捅了一刀。
“迨哥儿前些日子已在上天竺寺还俗了……”
不对,这消息他不是第一时间就告诉过迈哥儿了吗?父子俩还都给钱叔写了信,让钱叔在迨哥儿入学堂之事上帮帮忙。
望着苏迈清澈坦荡不见一丝担忧的眼神,苏轼方觉出苏迈是故意的。
好小子,果真是他儿子。他挑起他不愿提起之事,他也装模作样提起,真是长大了,惹不得了。
苏轼不欲继续再与自家儿子互相伤害,松口道:“迈哥儿,你去瞧瞧任妈妈。她年纪大了身子不好,此番奔波无人在身边照应,你多注意些。”
自朝云离开后,任采莲又恢复了孑然一身的状态??不闻不问,除了中馈所需,她一概不理,仿若随时都能离去。
“是。”苏迈顺坡而下,行礼出了门。
*
熙宁十年大年初一,阳羡。
天际鱼肚泛白,刺骨的寒风将王宅门檐下新换的灯笼吹得晃晃悠悠。忽明忽暗的烛光仍尽职尽责地抓住了人影窜动的痕迹,在地上留下几团显眼的黑影。
望着爬高取旧桃符的阿生,二宝扶着梯子不忘叮嘱道:“阿生小心些手,莫要被木头碎屑刺到了。”
天空中的墨色虽然开始褪色,但离开檐下灯笼照亮的局部范围,其余地方瞧着仍是模模糊糊的,十分容易受伤。她们一会儿还得驱车赶去脚店,可不能出错耽搁了时辰。
季璋不在,二宝自觉担任起管家的身份,将宅内、脚店内的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颇有任采莲的风范。
“嗯。”阿生手下一用力,最后一枚钉子掉落。
“哐当”旧桃符稳稳落入月牙手中,空中却响起了木头掉落撞击地面的声音。
三人扭头闻声望去,二宝率先认出了从马车上下来的人,“娘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