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4章 要是这个成为我的孙媳妇多好?(2 / 2)

加入书签

赵巧兰开米缸舀米从不避讳,甚至还指挥孩子抱着陶罐去装面。

每到饭点,她家老小齐刷刷往饭桌前一坐,筷子比谁都快,大鱼大肉往嘴里塞,丝毫不见客气。

你身边有不少朋友还没看到本章呢,快去给他们剧透吧

又拉过白晚晚的手,拍了拍:“多亏了你,不然我们家可就遭大难了!

白晚晚摆了摆手道:“老夫人客气了,那我们现在就回去了。

等他们走后,靖安侯大声骂道:

“明明就是她下的蛊,咱们还得给她钱,本来就已经亏了100万两了。

现在又给他50万两,还搭上这么多金银珠宝……

老夫人冷笑一声道:

“你就多谢人家的手下留情吧?要是这个成为我的孙媳妇多好?

她手上的蛊虫,可不是一般的蛊虫,如果她想取咱们家孙子的命,怕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所以以后关照族里的孩子,千万别惹她。

靖安侯结结巴巴道:“她真有这么厉害啊?比您还厉害啊?

“呵……比我厉害多了,也不知道这小丫头身上的蛊虫到底是哪一种。

反正你们不去惹她,她也不是那种不讲理的。

靖安侯赶紧摇摇头道:“不惹,绝对不惹,我惹这座大佛做什么?

白晚晚看着白银道:“爷爷,我又给你添麻烦了。

白银摸了摸白晚晚的头道:

“什么给我添麻烦啊?咱们家晚晚最厉害了。

这一晚上赚得盆满钵满,下一次就这么干,有什么事情有我们呢!

白晚晚点了点头道:“对了,赵巧兰最近怎么样了?

白银一提起赵巧兰就忍不住揉太阳穴,眉头拧成个死结。

赵巧兰的秀才相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整日握着毛笔在桌前抄书,一个月下来挣得几百文钱,连买米都得精打细算。

可这夫妻俩脸皮奇厚,拖家带口全赖在白银家。

赵巧兰开米缸舀米从不避讳,甚至还指挥孩子抱着陶罐去装面。

每到饭点,她家老小齐刷刷往饭桌前一坐,筷子比谁都快,大鱼大肉往嘴里塞,丝毫不见客气。

说更新,记住域名caixs.com?请来才小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又拉过白晚晚的手,拍了拍:“多亏了你,不然我们家可就遭大难了!

白晚晚摆了摆手道:“老夫人客气了,那我们现在就回去了。

等他们走后,靖安侯大声骂道:

“明明就是她下的蛊,咱们还得给她钱,本来就已经亏了100万两了。

现在又给他50万两,还搭上这么多金银珠宝……

老夫人冷笑一声道:

“你就多谢人家的手下留情吧?要是这个成为我的孙媳妇多好?

她手上的蛊虫,可不是一般的蛊虫,如果她想取咱们家孙子的命,怕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所以以后关照族里的孩子,千万别惹她。

靖安侯结结巴巴道:“她真有这么厉害啊?比您还厉害啊?

“呵……比我厉害多了,也不知道这小丫头身上的蛊虫到底是哪一种。

反正你们不去惹她,她也不是那种不讲理的。

靖安侯赶紧摇摇头道:“不惹,绝对不惹,我惹这座大佛做什么?

白晚晚看着白银道:“爷爷,我又给你添麻烦了。

白银摸了摸白晚晚的头道:

“什么给我添麻烦啊?咱们家晚晚最厉害了。

这一晚上赚得盆满钵满,下一次就这么干,有什么事情有我们呢!

白晚晚点了点头道:“对了,赵巧兰最近怎么样了?

白银一提起赵巧兰就忍不住揉太阳穴,眉头拧成个死结。

赵巧兰的秀才相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整日握着毛笔在桌前抄书,一个月下来挣得几百文钱,连买米都得精打细算。

可这夫妻俩脸皮奇厚,拖家带口全赖在白银家。

赵巧兰开米缸舀米从不避讳,甚至还指挥孩子抱着陶罐去装面。

每到饭点,她家老小齐刷刷往饭桌前一坐,筷子比谁都快,大鱼大肉往嘴里塞,丝毫不见客气。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又拉过白晚晚的手拍了拍:“多亏了你不然我们家可就遭大难了!”

白晚晚摆了摆手道:“老夫人客气了那我们现在就回去了。”

等他们走后靖安侯大声骂道:

“明明就是她下的蛊咱们还得给她钱本来就已经亏了100万两了。

现在又给他50万两还搭上这么多金银珠宝……”

老夫人冷笑一声道:

“你就多谢人家的手下留情吧?要是这个成为我的孙媳妇多好?

她手上的蛊虫可不是一般的蛊虫如果她想取咱们家孙子的命怕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所以以后关照族里的孩子千万别惹她。”

靖安侯结结巴巴道:“她真有这么厉害啊?比您还厉害啊?”

“呵……比我厉害多了也不知道这小丫头身上的蛊虫到底是哪一种。

反正你们不去惹她她也不是那种不讲理的。”

靖安侯赶紧摇摇头道:“不惹绝对不惹我惹这座大佛做什么?”

白晚晚看着白银道:“爷爷我又给你添麻烦了。”

白银摸了摸白晚晚的头道:

“什么给我添麻烦啊?咱们家晚晚最厉害了。

这一晚上赚得盆满钵满下一次就这么干有什么事情有我们呢!”

白晚晚点了点头道:“对了赵巧兰最近怎么样了?”

白银一提起赵巧兰就忍不住揉太阳穴眉头拧成个死结。

赵巧兰的秀才相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整日握着毛笔在桌前抄书一个月下来挣得几百文钱连买米都得精打细算。

可这夫妻俩脸皮奇厚拖家带口全赖在白银家。

赵巧兰开米缸舀米从不避讳甚至还指挥孩子抱着陶罐去装面。

每到饭点她家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