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感谢(非完结感言)(1 / 2)

加入书签

随便说几句。

前阵子侥幸被评为大神,按照规矩呢,要发表下感谢的,只不过我一直拖拖拉拉,工作上也忙,到现在都没写。

于是今天写一下:感谢起点,感谢编辑,感谢读者,这是对我的肯定,今后我会兢兢业业、精益求精、龙精虎猛、很有精神地继续创作。

说完了正事,谈一谈别的。

聪明的读者都看出来了,本书接近尾声,大概在八月完稿吧,具体日子未知,因为我没大纲,按时间轴写到哪算哪。

这种写法被很多人诟病,因为很多事情容易不连贯,而我又太贪,想面面俱到,故容易支离破碎,体裁搞得不像小说。

但历史长河中,时间这个概念是绕不过去的,大部分时候是多项事件同时进行,进度有快有慢,实在纠结。

所以,下一本我尝试优化一些写法。不过放心,我还是会重视时间、空间概念,不会乱来。

再者,有些读者说写了两本武人了,审美疲劳。

还有人说,你就不会写打仗之外的事情,什么体制改革、商业贸易、发展经济、外交纵横你不会,所以才不写。

好。说得好!

所以,为了证明我自己,下本书换个视角切入,从商业、经济角度开始写——如果等不及,可以看看免费的《穿越1630》,那本书里体制改革、殖民贸易、航海外交、产业发展的内容才是主流。

或许有人会问,你这本晋末和上一本唐末为什么不多写写这些内容呢?

很简单,我拉不下脸。

晋末连货币都不足,经济搞出花来又能到什么程度呢?唐末虽然商业大发展了,但还是不够。

一言以蔽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都不支持这么做,你顶多开个头,浅尝辄止,为后代留下种子,如此而已。

第二个原因是我这个人喜欢用直观的数字、小人物的生活、风气的变迁来描述整个社会的变化。

尤其是第一点:数字。比如,财政收入是多少?分门别类的话,这个税是多少,那个税是多少,这个开支多少,那个开支多少?

一定要直观,要有数据支撑,而这个数据还不能胡诌,得有依据。

依据在哪里?当时的资料。很遗憾,唐末资料较少,晋末资料更是少之又少。

即便社会上出版的有关这时期的书籍,往往也大而泛之,空洞无比。

比如一个家族,其成员、部曲、奴婢的衣食住行,书上只有他们吃什么、穿什么,但具体数量呢。没有。

本书中的模型,都是我用隋唐时的用度结合此时的实际情况,倒推、修改而来的。

最近写的高昌国的资料,数据为什么多了起来?因为吐鲁番出土了大量文书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