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章 弄几百柄仙剑,把尸陀林镇压住?沈乐:这不就要靠我了吗(1 / 2)

加入书签

“杀!”

“杀!!!”

“那边挡住!不能让骷髅大军损了镇魂俑!”

“谁跟我冲一次!击破骨将!”

“师兄!师兄冷静啊!白骨城池跟在后面呢!离骷髅军太近了!”

一大片乱糟糟的呼喊。有人踏罡步斗,有人张手发雷,有人挥舞宝剑,把一个又一个的火焰流星往尸陀林里扔……

也有人身剑合一,化作一道白光射入寒林,伐倒一大片停驻着鸦巢的鬼木。沈乐在后面看得直摇头:

唉,他还是太弱了。他的剑芒只能吐出三寸,要到剑芒三尺,才能开始练习御剑飞空,剑芒六尺以上,方能身剑合一。

现在这个样子,他根本不能在前面扛伤害,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后排,捡几个小兵打打……

那也比完全袖手旁观好!沈乐拔剑冲上去,砍倒距离镇魂俑最近的一个骷髅,立刻被两个老师侄拖了下来,死死按在后面:

“别去!师叔别去!我们伤一个没事儿,你受伤了,就没人能补烧镇魂俑了!”

镇魂俑确实需要补烧。这一波冲击之下,师兄们终究没有拦住四面八方冲击的骷髅军团,刚刚埋下去的三百座瓷俑,被它们砸了一半。

造成的效果,就是沈乐远远看到的,清光如帘组成的圈子,直接被黑气冲散……

“又要麻烦你了。”一轮检查、补救之后,最年长的那位师兄来到沈乐面前,颇有些不好意思:

“缺少的镇魂俑得补上,非但要补上,还要多烧一点——我们计算了,可能需要周天之数,才能组成阵基,把林子里的妖魔牢牢圈住。”

周天之数,就是360座——或者365?沈乐并不在乎这当中的误差,反正也要烧出两百座了,不差这五座十座的。

他只是诚恳询问:

“可是大师兄,周天之数就够了吗?我之前看那些骷髅军的行动,很有章法,很懂得挑重要的地方下手。

——如果法阵成功以后,它们今天冲一次,砸掉一座镇魂俑,明天再冲一次,再砸掉一座,我们要一直待在这里,天天修补阵法吗?”

“应该……不会吧……”

大师兄愣了一愣,苦笑更深。面上皱纹深深,花白的须发往下垂落,一时间,似乎肉眼看着就白了一大片——

沈乐看着都有点于心不忍,很想伸手搀扶他一把。只听大师兄道:

“那应该不至于——立下阵法,阻断尸陀林向外吞噬以后,我们就能一点点切割,一点点超度怨魂了。花上三五十年,怎样都能完成……”

有没有可能,我们并没有三五十年工夫。沈乐耸耸肩:

他的历史虽然学得不怎么样,急切之间,记不得杨广从登基到覆灭经过了多少年,但印象之中,也就二十来年的样子,绝对不超过三十年。

三五十年?

那时候已经到初唐了,倒是一段安定时期,问题是,你先挺过隋末的天下大乱吧!

隋炀帝可是要下扬州的,到了扬州,距离建康也就一步之遥,渡个江的事儿!

“我觉得……这个镇魂俑,或许可以改造一下。”他本着塔防的思路开始提意见:

“现在它埋在那里,就是埋在那里了,并没有任何攻击力。如果给它配点儿别的什么,比如挂一柄仙剑,小妖来了可以自动击杀,岂不省事?”

大师兄的腰杆瞬间伛偻下来,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也更密了。房间里,几个师兄此起彼伏,不停叹气:

“我们也想啊。”

“挂一柄仙剑,镇住一片妖林,这是多么省事的主意啊,谁不想啊!”

“那也得有那么多仙剑啊!到现在为止,师门仙剑,还做不到后辈弟子人手一把!师弟,你的飞剑炼好了没有?”

啊这……

沈乐深刻地领悟到,他这个建议,就好像跟大漂亮国说:

“你弄个上千枚巨型钻地弹,把波斯核设施全部炸一遍,就不用管精度不够的事情了,肯定能彻底炸干净了。”

主意是好主意,也要大漂亮国有那么多巨型钻地弹啊!据说,这个型号,他们一共只有30枚来着,这次甩出去了12枚,已经要紧急补货了……

嗯,就算真的有那么多钻地弹,也得有那么多2B轰炸机,有了轰炸机,还要有足够的加油机长程接力。

上千枚?上嘴皮子碰一碰下嘴皮子,说得倒是轻松!

但是好在,沈乐也有减配版的应急方案。他仰头想了想:

“仙剑肯定不行了,没那么多。有点灵性的宝剑呢?”

“没那么多啊!”

师兄们齐声回答。

沈乐叹一口气,继续皱眉思索。他总觉得,应该有一个比较靠谱的方案,可以拿来用一下的,而且他距离这个方案已经挺近了……

“对了,瓷剑!我来烧一炉瓷剑试试看!没准儿能用呢!”

师兄们用看尸陀林里那一坨妖魔鬼怪的眼神看着沈乐。沈乐寸步不让,昂头和他们对视:

“反正我也要烧镇魂俑不是吗?整个瓷窑,又不可能用镇魂俑填满的,总有一些空隙要用别的匣钵填!

——我顺便尝试烧一批瓷剑,看看它能不能用,不行吗?”

行,当然行。在烧瓷这个领域,沈乐完全是一言堂,别说他要烧一批瓷剑,就算他要烧一批瓷美女……

师兄们除了装作没看到,并且要求和道观对接的官吏给沈乐付款,提供所需物资,完全不干预他的任何行为。

要说插手,也只插手了一点:

“现在就需要五金精英吗?是不是再等等?先烧一窑,确认瓷剑能够烧出来,再掺入五金精英?毕竟……”

毕竟这玩意儿还是很贵的!

沈乐辛辛苦苦,在昆仑山里找了几十年,从隋文帝杨坚登基找到他驾崩,都没找到一份能用的,最后还是薅了大隋国库的羊毛!

用于给仙门弟子炼剑,尚且不容易做到人手一份,用于烧制瓷剑,特别是实验性的烧制瓷剑,似乎,好像,有点儿太过浪费了……

沈乐倒也从善如流,先尝试了一窑。从三尺长的普通瓷制宝剑,到一尺半长的短剑,再到三寸长的玲珑小剑。

不能掺五金精英,就在瓷坯里掺杂一点铁粉,或者在釉料里掺杂一点铁粉。分门别类,全部做好记录,等着开窑:

一个个长长的匣钵打开,一把把洁白光耀的宝剑被捧出。

沈乐一把把拿起,一把把悬挂在面前,闭上眼睛,一把把感应其中的力量。然后,抱着个本子,打叉,打叉,打叉,打叉……

“这个剑身裂了……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