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44章 拿破仑的不可承受之重(2 / 2)

加入书签

“英勇的罗斯帝国军队一定会准时到达的,这是伟大的亚历山大沙皇陛下亲自承诺的!”

“愚蠢!”此时作为名义上北路军主帅,但又临阵被弗朗茨一世皇帝搞骚操作,派了莱贝里希男爵作为参谋长来夺走军队指挥权的斐迪南.约瑟夫大公,已经愤怒出离了。

奥地利帝国好多次关键战役,就是由于令出多门而失败的。

三年前的霍恩林登战役之所以败的那么惨,完全是弗朗茨一世皇帝总想让自己的亲信掌握君权,导致奥军有四个统帅而被法军痛打的,现在竟然还不吸取教训。

“太愚蠢了,男爵,你把十几万帝国精锐军队的安危,寄托在别国君主的一个承诺中。

我请问你,如果罗斯帝国军队没有像沙皇陛下说的那样及时赶到,导致帝国再遭受一次霍恩林登惨败。

这个恶果,是我们承受还是别人承受,沙皇陛下会因为一个口头承诺,而来承担这个损失吗!”

莱贝里希男爵被斐迪南.约瑟夫大公骂的涨红了脸,他还要反驳,却听见王座上的弗朗茨一世皇帝说话了。

“作为臣子,你不应该质疑一位强大君主做出的承诺,大公,我相信罗斯帝国的军队一定会在我的兄弟,亚历山大沙皇承诺的时间赶到的。”

斐迪南.约瑟夫大公本来还想说的什么,但听到皇帝弗朗茨这么说,难受的闭上了眼睛。

很明显,斐迪南.约瑟夫大公质疑沙皇的话,又被弗朗茨皇帝认为在质疑他的选择和能力,让弗朗茨非常不乐意了。

“亲王,你认为呢?”一句话成功让斐迪南.约瑟夫大公闭嘴后,弗朗茨皇帝干脆亲自出马,把视线投向了最后一个刺头,比利时亲王莫公泽。

“臣愿意率比利时亲卫团与陛下在一起。”莫公泽比卡尔大公和斐迪南.约瑟夫大公滑头多了。

当然也是因为他不在乎奥地利帝国输的多惨,只要国家不崩就行,甚至输的惨一点,反倒方便他行事。

弗朗茨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在他看来斐迪南亲王避而不谈就是认怂了,反正他也没指望比利时陆军(鲁藩三卫)出战,这些赛里斯近卫军们狡猾的很。

“陛下,我请求从北意大利的军团中调拨三万人北上,万一罗斯军队不能及时赶到,可以用这三万人先稳固右翼的防守。”

都这时候了,卡尔大公依然在为奥地利帝国的未来而担忧,他甚至咬着牙从他自己指挥的南路北意大利方面军中抽出三万人来。

莫公泽看着卡尔大公,忍不住在心里为他以及奥地利的士兵和百姓们默哀了三秒钟,摊上这样的皇帝,真是他们的劫数。

弗朗茨一世皇帝觉得卡尔大公实在太不识趣了,不过看着弟弟瘦弱的身体和焦虑担忧的眼神,弗朗茨一世强忍不适点了点头,随后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会议室。

。。。。

不得不说,卡尔大公确实是奥地利这边最有军事天赋的统帅,他准确预感到了法兰西军队的动向,那就是趁着俄军没有到位,从右翼迂回先打垮奥地利军队。

但法兰西军队的行军速度,却大大超出了这位大公爵的预料。

卡尔大公抽调的北意大利三万人才走了一百多公里,俄军刚刚到达维也纳以西,距离奥军主力所在的乌尔姆地区还有三百公里的时候,法兰西军队就已经完成了对奥地利军的大包围。

此战,法兰西军队来了个大迂回,从普鲁士南部穿过,绕过巴伐利亚选帝侯国的主要领地,直插奥军背后,堵住了奥军的退路。

10月8日,若尚阿.缪拉率先发动进攻,他在奥军东北面的维尔根廷,击败了奥地利将军弗朗茨.冯.奥芬贝格的五千多军队。

缪拉用两倍于奥芬贝格的精锐近卫军,突袭了这位可怜的奥地利将军,以至于奥军没来得及展开就被法军的骑兵击溃了阵线。

奥芬贝格绝望的退往维尔根廷市政广场附近,率领麾下仅剩的第三十七步兵团三千人企图顽抗。

但很快法军炮兵和掷弹兵就赶到,他们凶猛的火力让奥军军心崩溃,只经过短暂交火就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奥芬贝格在混乱中倒是避免了像霍恩林登战役那样被俘的命运,但他麾下的五千五百人几乎全部完蛋,死伤超过五百,另外有三千人被俘。

10月9日,苏尔特元帅向着更南边的奥军最重要后勤枢纽奥格斯堡与兰茨贝格进军。

奥军主帅莱贝里希男爵冯克根本没想到法军会突然出现在他后方,压根没有布置多少守军,奥格斯堡与兰茨贝格迅速被攻占。

这一下奥军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因为奥格斯堡不单是奥军的后勤补给中心之一,还是奥军从普鲁士南部退回维也纳的必经之路。

得到消息的莱贝里希男爵大惊失色,他赶紧派兵去增援乌尔姆东北面的金茨堡,因为这是目前奥军向东撤退的唯一选择。

虽然比不上奥格斯堡向东一片坦途,但有总比没有好,只要金茨堡在手,还是能率领主力跳出法军包围圈的。

结果没有任何意外,路易.尼古拉.达武元帅已经在金茨堡等着奥军了。

虽然奥军火炮远比法军猛烈,金茨堡也还在奥军手中,但在正面交锋中,奥军步兵完全被法军步兵吊打。

法兰西的良家子用饱满的热情,钢铁的意志,将奥地利抓壮丁抓出来的部队打的溃不成军。

奥军指挥官只能让匈牙利骑兵冒险增援,但已经被法军勇猛震慑的匈牙利骑兵未开战胆已丧,他们发起了三次集团冲锋,但都被迅速变阵的法军步兵打了回来,死伤惨重。

而法军在前线指挥官吉拉德.拉库里上校战死之后,依然没有乱了建制,很快按照军衔重新组织起了临时战斗指挥团队,顶着炮火继续进攻奥军步兵。

战斗打到下午,奥军士气崩溃,只能撤退,法军趁机攻占金茨堡,控制了这个位于多瑙河畔的重要渡口。

到了此时,奥军指挥官莱贝里希男爵才觉得自己可能要完蛋了。

因为金茨堡的法军数量比奥军要少一些,火炮只有奥军的八分之一,却能顶着金茨堡上火炮的直接轰击,把奥军打崩溃。

这表明,法军在经过拿破仑的训练和整顿之后,比霍恩林登战役时又要进步了很多。

而奥军还不如霍恩林登战役时,因为很多奥军精锐早就死在了霍恩林登,现在好多都是临时征召的。

绝望中,莱贝里希男爵准备向北突围,从美因茨南部向东返回布拉格。

但法军再次展现了他们的战斗力之强大,已经不是奥军能碰的了。

两万三千奥军在莱贝里希男爵的亲自指挥下,进攻位于奥军驻地乌尔姆以北的哈斯拉赫等地。

法兰西将军皮埃尔.杜邦仅仅以四千人镇守这片关键之地,在奥军两万三千人不计代价的猛攻下,依然稳稳守住了哈斯拉赫一线。

皮埃尔.杜邦部以六百人伤亡的代价,杀死杀伤奥军一千二百人,俘虏了接近六千奥军,莱贝里希男爵只能选择仓皇的退回乌尔姆城,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10月13日,奥军再次从另一个方向突围,仍然被堵了回去,随后法军合围,将乌尔姆城完全包围。

仅仅六天后,10月19日,退路完全被断,粮食军火等物资完全丢失的奥军粮食吃光,多一天都坚持不下去了。

莱贝里希男爵以下四万多奥军,耻辱的向法兰西皇帝拿破仑投降。

八万进入巴伐利亚选帝侯国的奥军,只有米夏埃尔.冯.金迈尔中将率领的一万多奥地利军队突围而出,其余六万多奥军不是战死就是被俘。

奥军在这场荒唐的战役中,损失极其惨重,光是被俘的将军就有二十几位,火炮损失超过一百门,仅仅对法军造成了不超过三千人的死伤。

奥皇弗朗茨一世再次用他智慧的小脑瓜,搞砸了这场事关奥地利国运的战争。

他先是用亲信抓军权,摒弃了所有正确的意见,随后又把十万大军的生死寄托在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一句承诺上。

这一战,拿破仑的法兰西军队是打得不错,但要不是弗朗茨一世烂成这样,绝难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随后,撤退的金迈尔将军部奥军碰到了已经到达布劳瑙,由库图佐夫率领的俄军,两军合并开始撤退,法军在拿破仑的命令下尾随而来。

库图佐夫在恩斯河边部署阻击,希望能击退法军安全撤退。

战斗中,路易.达武率领的法军士气高昂,经过了几百公里的追击依然军容严整,两千多法军先锋以极强的战斗力,迅速突破了俄军的拦截。

库图佐夫在山上看见法军从远处猛攻而来,一股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像极了在里海北岸那些高喊着万岁的契丹近卫军。

霎时间,库图佐夫知道他这样的安排挡不住法军,随后留下巴拉格季昂中将迟滞法军,他则率领大部队离开,因为俄军的中军和后卫不知道巴伐利亚的奥军已经全军覆没,还在往这边集结。

三天后,法兰西主力在阿姆施泰滕追上了殿后的沙罗名将,格鲁吉亚王子巴拉格季昂,双方爆发了激烈战斗。

法军士气高昂,顶着俄奥联军的地利优势不断猛攻,俄奥联军损失惨重,半天内奥军就损失了超过一千人,俄军战死三百多,还有数百人被俘虏。

不过巴拉格季昂还是顶住了法军的攻势,并利用山顶的火炮让法军也损失了接近一千人,法军指挥官,拿破仑皇帝的姐夫约阿希姆.穆拉特不得不停止追击。

而库图佐夫也看清了战场的形势,在奥地利人已经失去信心的时候,这仗没法打了,他也没必要为了奥地利人去硬抗士气正旺的法军。

库图佐夫迅速调整策略,向北渡过多瑙河撤退,同时烧掉了多瑙河上几乎所有重要的桥梁来迟滞法军。

但库图佐夫这一走,维也纳门户大开,法军只要修好了桥,维也纳就无险可守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