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三节安保措施(2 / 2)
“各位先生,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使用帝国公民代替了当地人负责会谈的勤务工作,比如侍者和司机。”
“这些人通过了最高级别的背景调查,暂时没有可疑,明日我还会对他们进行临时分组。”
至此,会场的安全工作介绍完毕,美国安保负责人最后提出,中美英三方人员互相监视,提防间谍渗透。
对于这条建议,左重与英方负责人欣然同意,众人说说笑笑走出会场准备返回住所。
即将踏上轿车的瞬间,左重瞄了眼门前的M2半履带车上的重机枪,正要上车的动作突然停了下来。
“左先生,怎么了?”英国负责人问道。
左重走到半履带车旁,思考片刻后缓缓开口:“会场外的人员、装备,最好实行枪弹分离,敌人更有可能在内部。”
在场之人闻言一愣,接着心脏猛然跳动,脑中冒出了一副可怕的画面。
三国元首微笑走下轿车,半履带车上面的M2重机枪轰然开火.
想到这,英美负责人咽了咽口水,马上决定听从民国人的建议进行枪弹分离。
刺客可以策反一个人,但很难同时策反两个关键位置的警卫。
左重见他们这个反应也很满意,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幸好这两个人还算专业。
不过该说的还得说,他环顾酒店一周,指着黑漆漆的夜色继续补充。
“如果方便的话,以会场为中心,将方圆一公里分成三层区域。”
“第一层为外部巡逻,第二层为近距离守卫,第三层核心区禁入,避免内部间谍混入。”
“马尔哈姆宫周围也要设立防空阵地,会议期间,核心区域禁止任何飞机靠近。”
经过中美英三方的共同努力,会议的安保工作基本没有了疏漏,起码明面上如此。
左重打着哈欠回到赫利奥波利斯王宫,与古琦、邬春阳交待了两句后便回到自己房间沉沉睡去。
在他睡觉的时候,归有光配合英美方面连夜搭建临时电路,购买新的用电设备。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被砸门声惊醒的商人们显得很是善解人意,微笑着将一台台电灯、麦克风和电话搬上盟军卡车。
第二天上午9时,国府代表团出发前往会场,沿途路段进入戒严状态。
9时30分,车队抵达马尔哈姆宫,左重和归有光一左一右护卫某人下车。
10点整,各国代表先后进入会场,会议正式开始。
左重站在会议室角落,听着代表们讨价还价,情形与山城路边买菜的市井小民一般无二,甚至更加锱铢必较①。
比如美方提出:日本必须归还侵占领土,英方却要将这句话改为日本必须放弃。
别看只是几字之差,背后的含义却是天差地别,国府代表断然拒绝了这条表述。
三方就这样逐字逐句地进行着讨论,不放过任何细节,会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温度也慢慢升高。
开罗是典型的地中海、沙漠气候过渡带,冬季日间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20多摄氏度,室内难免闷热。
中午临时休会,英国安保负责人叫来十几个本地人,这些人走进会议室并将几张布条挂在了天花板的铁环上。
左重见状皱起眉头,质问对方这是什么人,英国人不以为意,耸耸肩说了句风扇工。
两人对话时,那十几个本地人拿出多条麻绳,将绳子一头连接布条,另一头通过墙上的孔洞穿出室外。
看到这幕,左重恍然大悟,原来是拉扇子的工人。
这是种源自印度殖民地的特色职业,工人用拉绳的方式驱动布条制造凉风,安静又无需使用电力,很受英国贵族欢迎。
英国安保负责人怕左重不放心,再三保证扇子和工人没问题,就连扇子上的灰尘,他都让工人舔了一遍。
左重心中一阵恶寒,监视工人离开会议室来到一墙之隔的走廊里,见这帮人很老实,这才稍稍放心。
至于工人会不会偷听,英国安保负责人悄悄做了个割喉的手势,会议一结束,这些人就会【消失】。
对此左重毫不意外,英国人嘛,不做人是正常操作,对方怎么对待殖民地百姓也跟国府没关系。
写了一大段谈判交锋,结果提示有风险,删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