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1章 编户齐民(2 / 2)

加入书签

“——某封侯拜将,几近位极人臣。”

“要背负的责任,有许多啊……”

喃喃自语间,程不识再次抬起头,扫视向天地间的河西大地。

作为当今刘荣最拿得出手的太子班底,以及汉家如今几乎唯一拿得出手的新生代将领,程不识对当今刘荣的想法——尤其是战略构想,可谓是相当了解的。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程不识非常确定:在当今刘荣心中,西域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幕南!

程不识依稀记得,太子时期的当今刘荣曾说过,西域,才是汉匈双方一决雌雄的战场。

汉家若胜,则开疆拓土万千里,匈奴人也只能被赶去天寒地冻的北海,要么竹简演化为北海地区的‘冰族’,要么被滚滚历史长河所碾碎。

若是败了,那汉家会很惨。

很惨很惨。

——穷兵黩武后的失败,对于一个封建王朝而言,是致命的。

后世人总说,穷兵黩武是贬义词,是绝对错误的。

但事实上,在后世,穷兵黩武四个字,也有一个近似的说法。

挖掘战争潜力。

在一场决定国家,乃至文明走向的大战前,尽最大限度挖掘战争潜力,甚至透支部分战斗潜力,本质上是没有错的。

只要最终胜利,那过度挖掘的战争潜力也好,预先透支的战争潜力也罢,都能凭借战争胜利的果实弥补回来。

唯有战争失败了,挖掘战争潜力,才会演变为透支国家发展潜力。

而在程不识的认知中,刘荣对西域的重视和担忧,便与此相关。

在刘荣看来,汉匈双方之间,不会爆发连续不断的无数场决战,而是会在几场决定性的大战后,转变为消耗战、拉锯战。

而且展现很可能远离双方领土,有极大可能会在西域。

一旦事态发展到那一步,那最终结果不说是两败俱伤,也至少是:嬴者险胜,输着惨白。

那样一场拉锯战、消耗战胜利,汉家也依旧需要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休养生息好几十年,才能缓过劲儿来。

至于败了?

刘荣的原话是:西域若败,则或汉亡!

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时间线上,于西域屡屡碰壁,且最终在汉匈双方于河西进行的消耗、拉锯战中率先低头的汉家,还真差点亡了国!

汉武大帝晚年,汉家已经开始出现农民起义的苗头!

在太宗文皇帝驾崩短短几十年后,对太宗皇帝感恩戴德,顺带着对其子孙后世之君也爱屋及乌的天下百姓,直接不买账了!

太宗皇帝的仁德、世宗皇帝的武勋,都没人在乎了。

因为大家活不下去了。

太宗皇帝的人的,世宗皇帝的英明神武,都救不了穷途末路的底层民众了。

于是,不知多少‘仗义’之士揭竿而起,势必要推翻汉武大帝的‘暴虐’统治,还汉室天下——更或是没有汉室的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若非汉武大帝一纸轮台罪己诏,以天子之身,在‘天子不能有错’的汉朝承认自己的错误,外加太宗皇帝遗德的加成,汉世宗孝武皇帝,很可能会变成汉炀帝。

这个说法半点都不夸张。

汉武大帝晚年,汉家因贰师将军李广利,而在西域接连蒙受失败的战略实力,已经威胁到了刘汉社稷的统治根基。

可同样是挖掘战争潜力,在汉武大帝早年间,天下却从未有人说汉武大帝、说汉家‘穷兵黩武’。

为什么?

无他,胜败而已。

只要战争能取得胜利,那即便是百姓民把底裤都捐出去当军用物资,心里也都是高兴地、自豪的,甚至是与有荣焉的。

可一旦败了,哪怕是哪些没有弓弦一钱、粒米的人,也会抱怨这笔用在战争当中的钱,本该用在底层民众的民生民计之上……

言归正传。

作为当今刘荣的绝对心腹,程不识很清楚西域,在当今刘荣心中的重要性。

而汉家要想与西域搭上联系,得到西域这块战场的准入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横在汉家和西域之间的‘走廊’:河西。

只有搞定河西,甚至彻底占据河西,汉家才能有机会像历史上的汉武大帝那般,通过冗长的后勤补给线,以一种极不具备性价比的方式,成为西域这块棋盘的执棋方之一。

搞定河西。

谈何容易?

莫说是河西各部——便是已经名义上臣服汉室,并将休屠泽双手奉上,甚至还有救王族后裔在汉家做官的混邪部,程不识处理起来都非常棘手。

游牧之民总说:汉人奸诈、狡猾;

但这只是说相较于游牧之民,华夏农耕文明更擅长,也更喜欢用计谋,而不是莽撞的正面冲突。

事实上,真要论奸诈、狡猾,游牧之民永远都不可能输给憨厚、老实的华夏农耕之民。

汉人重信。

人无信不立之警言,更是不可能出现在人类发展历史上,除华夏文明外的第二个文明!

为了保全名声,坚守诚信,这个时代的汉人甚至愿意付出生命!

反观游牧之民?

欺骗,背叛,几乎是草原永恒不变的主旋律。

看似豪迈、直爽的游牧之民,几乎每天都生活在谎言和欺骗之中。

如果说,华夏之民生下来就会种地,那草原游牧之民,则是生下来就会说谎。

对程不识而言,这些看似豪迈无比,实则心眼子一个比一个多,小心思一个比一个毒的河西部族,根本就不是自己这个武将所能搞定的。

只可惜,程不识并非寻常武将。

中郎出身,曾平吴楚七国之乱,又在当今刘荣当时的太子宫镀了一层金,成了当今刘荣的潜邸心腹。

更何况如今汉室,再也没有第二个程不识,能被当做‘上马能治军,下马能牧民’的高级全能军事人才。

用刘荣的话来说,就是:卿,要好好学学做官啊~

好好学学怎么做汉官。

只会读书,做不了汉家的官。

只会打仗,也同样不行……

“传朔方太守政令!”

“限时三月,使河西各部编户齐民,造册奉上!”

“不如令,必有天罚!”

“勿谓言之不预!!!”

如是一番话,程不识说的务必冷静。

只是那语调中,令人下意识缩起脖子的彻骨冰寒,却是为本就异常寒冷的草原凛冬,再添了几分阴冷。

——今年的草原,今年的河西,很不好过。

在程不识‘横插一脚’后,就更不好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